冬季外界氣溫很低,禽舍保溫與透風的矛盾使禽舍環境控制存在一定難度。當禽舍內環境污染濃度較低時,家禽機體在短時間內不會有異常反應,容易被治理職員忽視。但長時間在低濃度污染的環境中,家禽會逐漸受到危害,當多種不利因素同時存在時,可能導致家禽感染細菌、病毒而出現疫情。為此,控制好舍內環境成為冬季養禽高產的關鍵。筆者在此建議養殖戶從溫度、空氣、濕度、光照、衛生五方面入手,按照要求科學治理,終極實現養殖效益穩步進步。
一、溫度
1、溫度影響生殖:溫度的季節性變化影響動物的性活動,溫度過高會降低家禽的繁殖性能。高溫會使家禽精液質量下降,射精量減少,使活男性精子數與男性精子總數的比例降低。低溫延長成公雞男性精子天生的時間。溫度過高、過低還影響種蛋的受精率、孵化率。
2、溫度影響生長、肥育和產蛋:溫度過高過低都對家禽的生長、產蛋和飼料利用不利。雛雞生長的最適溫度隨日齡的增加而下降,1-7日齡32℃,8-14日齡29℃,15-21日齡26-28℃,22-28日齡24-21℃,溫度過高導致雞的生長緩慢,死亡率增加,溫度過低導致飼料利用率下降;肉用仔雞以21℃時的AAT齷齪W最高,但溫度變化過大對肉用仔雞的增重和飼料利用率未見有益;火雞的最適生長溫度為15。6~21。1℃。商品蛋雞在溫度為10~36℃環境中,產蛋量較二者均勻的23℃恒溫高,家禽產蛋的適宜溫度為13~23℃,也有人主張家禽產蛋的適宜溫度為25~30℃,低溫對產蛋量的影響報導不一致,一般認為持續在7℃以下對產蛋量和飼料利用率有不良影響。普遍認為溫度變化在15~30℃能保持較高的產蛋量。
3、溫度影響家禽健康:冷熱應激可使機體的抵抗力削弱,從而使一些非病原性微生物引起疾病。直接致病因素:冷熱應激可引起家禽胃腸炎、下痢、凍傷、支氣管炎、肺炎、腎炎等,使小雞對沙門氏桿菌的抗病力下降,雛禽容易發生消化不良,低溫較有利于禽流感、新城疫病毒的存活,增加家禽感染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的概率。家禽冬季舍飼期間擁擠,易負氣源傳播的呼吸道病暴發流行,皮膚病和外寄生蟲病亦易蔓延,天氣嚴寒家禽必須增加采食量以維持熱平衡,假如飼料供給不足,會導致營養不良和抵抗力下降。在生命早期,冷應激和熱應激都會降低雛禽獲得抗體的能力,降低血清中初乳免疫球蛋白的水平。
二、空氣
1、氨氣:家禽糞便中的尿酸和未消化的蛋白質在微生物作用下天生氨氣,可以直接危害家禽的呼吸道,在氨氣濃度較高的條件下,會引起家禽免疫性能下降。雞對氨特別敏感,氨對雞產蛋性能有嚴重的影響,當禽舍內氨氣的濃度大于每升20毫克時,在這種環境中飼養6周的雞或者火雞,便可出現肉眼可見的病理變化,而且雞對新城疫病毒更易感。冬季養禽場為了保溫取暖,常緊閉門、窗(特別是夜間),舍內透風換氣不良造成氨大量滯留,對家禽造成危害。因此,有的國家規定雞舍中氨的最高濃度為每升20毫克。
2、一氧化碳:冬季在密閉式禽舍內生火取暖時,如煤炭燃燒不完全,特別是在夜間,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對神經、血液系統具有毒害作用。
3、微生物:禽舍內空氣的致病性微生物是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首惡。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是通過3種方式傳播疫病:一是病原性微生物附著于塵埃微粒上傳播疫病;二是病原性微生物附著在禽鼻腔和咽喉,通過咳嗽和打噴嚏形成飛沫污染禽舍空氣引起疫病的傳播;三是病原性微生物附著于氣溶膠中傳播。
4、微粒:禽舍內的微粒,一部分由舍外進入,一部分在飼養治理過程中產生。微粒降落在禽機體上,可以與皮脂腺的分泌物、細毛、皮屑、微生物等混合在一起,粘結在皮膚上,使皮膚發癢,甚至發炎,使皮膚干燥脆弱,易遭損傷和碎裂。大量的微粒被家禽吸人呼吸道,引起氣管炎和肺炎。假如舍內空氣濕度較大,微粒可吸收空氣中的水汽和部分氨形成混合微粒,如沉積在呼吸道黏膜上,可使黏膜受刺激,引起黏膜損傷,微粒越小,危害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