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是養豬生產的重要環節,當前養豬生產中存在仔豬成活率低、仔豬增重緩慢等問題,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已成為提高養豬經濟效益的關鍵。
1、“二火”消毒法為避免仔豬感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產房要徹底消毒,消毒前維修圈舍和豬欄,清除糞便、墊草等污物。土圈徹底起墊,水泥地面沖洗干凈。舍內地面、墻壁和圈欄嚴格消毒,常用3%熱火堿噴灑,也可用火焰噴射消毒。
2、配種前施行“短期優飼”和“配種優飼”。短期優飼是對后備母豬在配種前短期適當加料,增加排卵數,尤以配種前11~14天效果最明顯。配種優飼是不足5成膘的瘦弱經產母豬在配種前約1個月加料。
3、分娩前護理母豬膘情好者產前3~4天減料,逐漸減到妊娠后期飼養水平的1/2或1/3并停喂青綠多汁飼料,以防發生乳房炎或下痢;膘情不好者要加料。產前3~7天停止驅趕運動或放牧。產前喂脂肪,可提高仔豬初生重,母豬臨產前在日糧中添加豬油,每頭每天100克。
4、妊娠期及哺乳期的飼養管理妊娠母豬的飼養方式:①配種期較瘦的經產母豬適合抓前后兩期,營養方式是高→低→高。②配種前膘情較好的經產母豬適合前粗后精,營養方式是低→高。③初產母豬和繁殖力特別高的母豬適合分期提高,營養方式是高→較高→更高。哺乳期應增加精料,滿足能量需要,合理供應蛋白質,滿足礦物質、維生素需要,提供充足飲水及青綠多汁飼料。母豬喂小蘇打可增食促奶,預防白痢,從產后第1天開始,每天在母豬日糧中加小蘇打30克,分2次拌入。
5、1周齡內仔豬的護理①早吃初乳,固定乳頭,初生重大者固定在后面,約3天可固定。若產仔少乳頭多,可訓練仔豬吃兩個乳頭,使大小均勻。②1~7日齡仔豬適宜溫度為32~38℃,8~30日齡25~28℃,31~60日齡23~25℃。③注意看護,晝夜人不離豬,避免相互擁擠和母豬壓傷仔豬,嚴禁仔豬串圈而被其他母豬咬死。④寄養和并窩應注意兩窩仔豬日齡、體重相近,過寄前要吃到親生母親的初乳。⑤仔豬出生后3~7天,頸部肌注2毫升右旋糖酐鉆注射液(含鐵5%)。補鐵補硒預防貧血和白肌病,由于仔豬哺乳期一般不會貧血,應重點防治白肌病,可在仔豬頸部另一側肌注0.1%亞硒酸鈉1~2毫升,也可將紅黏土撒入圈中供舔舐。
6、科學提早開食飲水第1次訓練仔豬吃料稱開食,應采取“母子隔離”結合“以大帶小”法。補料配方:玉米57%、豆餅20%、進口魚粉5%、國產魚粉5%、高粱9%、奶粉2%、葡萄糖1%、鹽0.3%及適量豬用生長素和多種維生素。仔豬30日齡后進入旺食期,增加喂料次數且每天在日糧中加喂25克/頭豬油。
7、疾病防治①母豬產前21±3天,頸部皮下注射K88、K99雙價疫苗1毫升預防仔豬黃痢。②母豬產前1個月和半個月各注射1次傳染性胃腸炎和輪狀病毒兩聯苗預防傳染性胃腸炎和仔豬腹瀉。③交巢穴注射慶大霉素2毫升。敵菌凈3片、痢特靈1片,混合灌服1頭仔豬,1~3次可痊愈。④仔豬出生后30~40天,注射豬瘟、肺疫、丹毒、仔豬副傷寒疫苗,頭頭注射,個個免疫,并注意補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