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概述:
硒是家禽必須的微量元素,它是體內某些酶、維生素以及某些組織成份不可缺少的元素,為家禽生長、生養和防止許多疾病所必須,缺乏時可引起家禽營養性肌營養不良,滲出性素質、胰腺變性,硒和維生素E對預防小雞腦軟化、火雞肌胃變性有著相互補充的作用。
二、流行特點:
硒缺乏病具有較明顯的流行病學特征,主要表現有如下幾點。
1、有一定的地區性。發病地區一般屬于低硒地區,土壤含硒量低于5×10-7。據資料記載,在我國從黑龍江到云南存在有一個斜行的缺硒帶,全國約有2/3的面積缺硒。約有70%的縣為缺硒區。已確認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青海、陜西、四川和西藏七省(區)為缺硒地區。可是,隨著畜牧業集約化生產的發展,飼料的調運,也使不屬于低硒環境地區暴發本病。
2、呈一定的季節性。我集中于每一年的冬春兩季,尤以2—5月間多發,這主要反映季節的特定氣侯因素(嚴寒)對發病的影響。據研究,嚴寒多雨等因素也是肌營養不良發病的誘因。另外,春季又是畜禽繁殖的集中量季,孵化的旺季,硒缺乏主要侵害幼齡畜禽,因而自然形成春季發病的高峰。
3、群體選擇性。本病呈群體性發病,無傳染性。可是,各類畜禽均以幼齡期多發,此時機體正處于生長發育和代謝旺盛時期,對營養物質的需要相對增加;有些新引入的生長快高的品種也比本地的較易發病。
三、臨床癥狀:
本病在雛雞、雛鴨、雛火雞都可發生。臨診特征為滲出性素質、肌營養不良、胰腺變性和腦軟化。滲出性素質常在2—3周齡的雛雞開始發病為我,到3—6周齡時發病率高達80%—90%。多呈急性經過,重癥病雛可于3—4日內死亡,病和最長可達1—2周。病雛主要癥狀是軀體垂的胸、腹部皮下出現淡藍綠色水腫樣變化,有的腿根部和翼根部亦可發生水腫,嚴重的可擴展至全身。出現滲出性素質的病雞精神高度沉郁,生長發育這止,冠髯蒼白,伏臥不動,起立困難,站立時兩腿叉開,運步障礙。排稀便或水樣便,終極衰竭死亡。
有些病禽呈現明顯的肌營養不良,一般以4周齡細稚易發。其特征為全身軟弱無力,貧血,胸肌和腿肌萎縮,站立不穩,甚至腿麻痹而臥地不起,翅松亂下垂,肛門周圍污染,最后衰竭而死。
有的病雛主要表現平衡失調、運動障礙和神經擾亂癥。這是由于維生素E缺乏為主所導致的小腦軟化。其次,病火雞雛或雞雛并發生肌胃變性。
四、解剖癥狀:
剖檢的病理變化,水腫部有淡黃綠色的膠胨樣滲出物或淡黃綠色纖維蛋白凝聚物。頸、腹及股內側有瘀血斑。主要病變在骨骼肌、心肌、肝臟和胰臟,其次為腎和腦。病變部肌肉變性、色淡、似煮肉樣,呈灰黃色、黃白色的點狀、條狀、片狀不等;橫斷面有灰白色、淡黃色斑紋,質地變脆、變軟、鈣化。心肌擴張變薄,以左心室為明顯,多在乳頭肌內膜有出血點,在心內膜、心外膜下有黃白色或灰白色與肌纖維方向平行的條紋斑。肝臟腫大,硬而脆,表現粗糙,斷而有檳榔樣花紋;有的肝臟由深紅色變成灰黃色或土黃色。腎臟充血、腫脹,腎實質有出血點或灰色的斑狀灶。胰臟變性,腺體萎縮,體積縮小有堅實感,色淡,多呈淡粉紅色,嚴重的則腺泡壞死、纖維化。
五、辨別診斷:
根據地方缺硒病史、流行病學、飼料剖析、特征性的臨診癥狀和病理變化,以及用硒制劑防治可行良好效果等作出診斷。
在集約化養禽業中正研究快速監測機體內硒狀態的指標,分早期診斷、預測預,預防和治療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目前可用以下幾項指標。
1、機體組織和血液中硒與維生素E水平的測定。其量隨飼猜中含量的多汪而波動。一般認為,全血硒含量低于0.05ug/ml為硒缺乏,在0.05—0.1ug/ml為缺硒邊沿,大于0.1ug/ml為適宜;肝硒在0.05—0.1ug/g(濕)為缺乏,在0.1—0.2ug/g(濕)為缺硒臨界值,大于0.2ug/g為適宜。腦軟化病雛肝維生素E含量為16.0mg,而健雛為72.1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