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仔豬腹瀉特別是分娩舍仔豬腹瀉仍然是當今養豬業的一大難題,通過加強分娩舍仔豬飼養管理、減少因仔豬腹瀉而造成損失是提高養豬經濟效益的一個好辦法。 |
一、分娩舍仔豬容易發生腹瀉的原因:
1.仔豬缺乏先天性免疫力
新生仔豬本身沒有保護性免疫機能,通常只有從初乳中獲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雖很高,但下降也快,仔豬腸道免疫應答能力也低下。因此仔豬受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襲易患病。
2.仔豬調節體溫的機能不健全,對寒冷的抵抗力差,易患病。
初生仔豬體溫調節的神經系統中樞尚未發育完善,仔豬在出生20天內體溫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很大,當外界環境溫度比仔豬的體溫低很多時,仔豬的體溫能迅速下降,代謝減弱,機體的免疫抵抗力降低,常發生各種疾病,特別是腹瀉病的發生。
3.新生仔豬消化器官不發達,消化功能不完善,上皮細胞僅能分泌乳糖酶,胃內僅含有凝乳酶,而胰脂肪酶、胃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皆很少,其活性也很低,胃酸缺乏,尤其是鹽酸。由于仔豬胃液PH值低于4時才能有利于蛋白質消化,才能使大量病原菌滅活。
4.規模化豬場仔豬早期斷奶綜合應激過強促進致病,尤其是實施早期斷奶,其環境溫度、飼料營養、管理條件未跟上需要,更易致病。據研究:早期斷奶應激可降低仔豬體內循環抗體水平,抑制細胞免疫力,使免疫反應抑制,引起仔豬抗病力弱,易發生腹瀉。
5.營養和飼養管理不當所致。
由于母豬無奶綜合癥而導致仔豬低血糖,仔豬由不活潑到水瀉樣腹瀉,嚴重的由虛弱發展到低溫、昏迷或神經癥狀。由于對仔豬突然強制補料或吃不良的奶汁和飼料,可導致乳豬補料誘導性腹瀉或營養性腹瀉。仔豬活潑有食欲,無全身癥狀,僅是腹消化不良的稀臭粥樣狀糞便。
6.由細胞性病原致瀉
1)黃痢 1~7日齡的仔豬發病,四季均可發病,以第一胎母豬所產仔豬或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的發病率較高;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排黃色稀糞,內含凝乳小片,排糞失禁,脫水消瘦,衰脫死亡。
2)紅痢 四季可發病,主要是1~3天齡仔豬發病,多為c型魏氏梭菌產生外毒素致病,發病急劇,病程短促,大多于1~3天內死亡,排出淺紅色或紅褐色稀糞,以后排含灰色壞死組織碎片,變成“米粥”狀糞便。
3)白痢 四季可發病,主要是10~20天齡仔豬發病。飼養管理差、氣溫劇變、陰雨連綿等多發,病程2.10天,以排出乳白色或灰色腥臭的糊狀稀糞為特征。
4)仔豬副傷寒 主要發生于多雨潮濕季節,多見于營養、衛生狀況差的豬場流行。主要以慢性結腸炎,與腸型豬瘟相似有的呈急性敗血癥,經1.6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