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胃遲緩是反芻獸的一種常見疾病,對于該病一定要采用綜合的防治措施,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為此,筆者特根據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將該病的用藥方案總結如下,供參考。
一、 用藥前診斷
在用藥前一定要先進行診斷,根據病史,看是否有飼料劇變以及過度勞疫等飼養管理上的錯誤;根據癥狀,看是否有反芻減少或停止、間歇性臌氣、先便秘后腹瀉等。
據有關資料報道,前胃弛緩時瘤胃內容物PH值下降(7-6-5),纖毛蟲數量發生改變,多數纖毛蟲活動不良;個別急性病例纖毛蟲的數量可能很少(正常時平均每毫升瘤胃內容物含約100萬個)。為了確定瘤胃微生物的活性,可作瘤胃液沉淀活性試驗,從顆粒物質沉淀所需要的時間,大體可表明微生物區系的活性。比較嚴重的病例,顆粒的漂浮時間延長,本實驗是吸取瘤胃液,經濾過除去粗顆,將濾液置于玻管內,在體溫環境下記錄顆粒物質的漂浮時間。在正常動物,剛采食后,漂浮時間在3分鐘以內,若為前一天采食者,則在9分鐘以內。確定瘤胃微生物區系的活性,亦可進行纖維素消化試驗;若消化時間超過30小時,則認為不正常,本試驗是取瘤胃液,用一個金屬珠拴在棉線末端,并懸空墜入盛在溶器中的瘤胃液里,當棉線發生斷離時,即代表消化棉線所需要的時間。
二、用藥方案
本病的治療原則是消除病原,加強瘤胃的蠕動功能,制止異常發酵和腐敗過程。對于急性前胃弛緩,在初期應絕食1~2天。慢性前胃弛緩,應減輕勞疫,飼喂易消化飼料,少量多次。改善瘤胃生物學環境對病的恢復很有幫助,為了提高纖毛蟲的活性,宜減少或停止飼喂酸性飼料。牛口服碳酸氫鈉30克,或用2%~3%的碳酸氫鈉洗胃,為了恢復瘤胃微生物區系,可作纖毛蟲接種,即從健牛口中迅速取得反芻食團轉而投予病牛,亦可利用胃管吸取健牛的瘤胃液,或用溫水桶從屠宰場取得新鮮瘤胃內容物。在接種前最好先從病牛取樣,觀察瘤胃的PH值、纖毛蟲的數量及活性。
一為了興奮瘤胃,牛可口服酒石酸銻鉀2~4克,每天一次,連用3日,效果顯著。目前常應用擬膽堿藥物,如新斯的明,牛一次劑量為20~60毫克皮下注射,最好用其最低量,每隔2~3小時注射一次,亦可使用氨甲酰膽堿4~6毫克或毛果蕓香堿20~50毫克皮下注射,羊可減量應用。特別注意的是應用任何擬膽堿藥物時,都必須適當地采用其小劑量,必要時可經1~2小時重復一次。
二臨床上應用促反芻液500~1000毫升(每500毫升促反芻液含氯化鈉25克,氯化鈣5克,安鈉咖1克)一次靜脈注射,治療前胃弛緩是很有效的。10%~20%高滲氯化鈉溶液(0.1克/㎏體重),加10%安鈉咖20~3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有良好效果。當伴有內中毒時,可靜脈注射25%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
為了制止異常發酵,可用松節油30毫升,加適量水,灌服魚石脂10~15克;便秘時可給予硫酸納或硫酸鎂100~300克,出現胃腸道炎癥時,可給予磺胺制劑及黃連素等。
三在疾病的恢復期,可應用健胃劑酒石酸銻鉀4克、番木鱉粉1克、干姜10克、龍膽粉10克混合,牛每日一次內服。
或用龍膽粉、干姜粉、碳酸氫納120克、番木鱉粉16克充分混合分成8份,牛每天兩次,每次一份內服,羊可減量應用。同時給予新鮮青草,并作纖毛蟲接種,這樣病情可恢復得更快。
另外,應用瘤胃按摩、感應電療以及透熱療法等配合應用,效果明顯。
四中獸醫將本病分為虛寒型與濕熱型脾胃虛弱進行辯證施治。
處方一 黨參、白術、陳皮、木香各30克;麥芽、神曲、生姜60~90克,研末沖服,并根據虛寒型或濕熱型適當加減。
虛寒型:病牛體弱寒戰、被毛疏亂、口色淡白、耳鼻俱冷、口流清涎、糞稀如水、或干如泥炭,多發生在冬春季節,治療時加蒼術、半夏、豆蔻、砂仁各25~50克,有溫中散寒,健脾燥濕之效。
濕熱型:病牛口色微紅、口涎稠、口內酸臭、糞干而帶有粘液、或溏瀉腥臭、尿短而黃濁、多發生于夏秋季節,治療宜去生姜、加佩蘭、龍膽、茵呈各25~50克以化濕熱。
處方二 曲藥散《元亨療馬集》
方藥組成:神曲80克、麥芽60克、山楂60克、厚樸40克、枳殼40克、陳皮60克、青皮40克、蒼術50克、甘草10克。共為末,開水沖調,候溫加生油、生蘿卜搗汁和童便灌服。
功用主治:消積導滯,寬中理氣、主治食滯胃脘、肚腹脹滿、噯氣移臭、食欲減退或厭食、大便溏瀉、口色紅、苔厚膩、脈滑數。
常用加減:食積甚者,本方加檳榔以消積導滯;食積郁久化熱者,減蒼術、加大黃、黃芩、以瀉火清熱;如脾虛,加黨參、白術以益氣健脾。
臨床報道:本方加木香、黃芩、車前、木通、減生油、青皮、童便治療耕牛積滯痢取得滿意效果。
處方三 和胃消食湯《牛經備要醫方》
方藥組成:山楂60克、建曲80克、檳榔40克、枳殼50克、青皮50克、厚樸40克、木香30克、劉寄奴30克、木通40克、茯苓40克、甘草10克水煎,牛1~2次灌服。
功用主治:和胃消食、破結除滿,牛、羊宿草不轉、積滯內停、肚脹腹滿、觸之堅實、腹痛不安、食欲、反芻減少或停止、呼吸喘粗、苔黃膩、脈沉實。
常用加減:食積久郁而化熱者,加大黃、芒硝、積實以功下瀉熱,兼有脾虛見癥者加白術、泡參以建脾益氣,若無劉寄奴可用山棱或莪術代之。
臨床報道:本方能促進胃腸消化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加強蛋白質、淀粉、脂肪類的分解與消化過程,能改善胃腸血流量等作用,故多用于瘤胃積食、前胃弛緩、胃腸炎等疾病。
處方四 消食散《抱犢集》
方藥組成:焦山楂80克、神曲60克、麥芽60克、山藥40克、丁香20克、蒼術60克、草果40、厚樸40、炒萊服子60、枳實30、青皮40、枳殼40、大黃30、木通30、車前子30為末,牛馬2~3次灌服,豬、羊減量或水煎服。
功用主治:散寒消脹、健脾導滯、主治脾胃虛寒、食積內停、肚腹時脹時消、食欲不振、反芻停止、畏寒肢冷、大便或干或稀、小便短少、苔潤脈細緩。
常用加減:本方消破力強,機體寒濕困脾較重,而脾虛不甚者方可使用,若久病或脾胃虛寒甚者,宜減大黃,加白術、黨參以補脾益氣,若寒濕郁而化熱,本方又非所宜。
臨床報道:用本方加減,重者配用西藥高滲鹽水、葡萄糖、鹽類或油類瀉劑治療牛宿草不轉、前胃弛緩病例,治愈率達96.8%。
另外,也可采用針灸療法,用電針或新針,針治脾俞、百合、肚角等穴取得了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