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春季節,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PRDC)已成為當前豬病的重中之重,該病由多種病毒、支原體、細菌等病原加上不良的飼養管理、氣候環境及應激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總稱,以保育豬發熱、咳嗽和呼吸困難為主要癥狀,被視為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癥(RMWS)的孿生病。幾乎在所有的豬場都有發生,除了有很高的死淘率、增加治療成本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外,更為嚴重的是生長受阻,明顯的增重緩慢,群體整齊度下降,耗料增加,出欄期延長,并長期攜帶多種相關病原體,而且很難清除。因為病豬咳嗽和噴嚏,使病原體隨呼吸道分泌物排到周圍環境,再經呼吸道感染其它健康豬。本病多暴發于6~10周齡的保育豬和13~20周齡的生長育成豬,尤其是在冬春寒冷季節的保育豬更易多發。發病率一般為25~50%,死淘率一般為15~30%。豬齡越小,死淘率越高,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一、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
本病多發生于6~10周齡保育豬及13~20周齡的生長育成豬,不同豬場可有不同的臨床癥狀。病初主要表現為干咳、氣喘,其體溫一般正常,食欲和精神也變化不大,多被當作喘氣病,所以易被忽視。隨著病情發展,病豬出現如下癥狀:體溫升高、怕冷;噴嚏、咳嗽、鼻腔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難呈急促的腹式呼吸,有的呈犬坐姿勢,有的呼吸很困難而張口喘,都分嚴重病例,可表現全身潮紅的敗血癥狀或因微循環障礙導致發紺,可見耳尖、腹下、前肢腋下等處皮膚發紫發烏等。結膜炎、眼瞼腫脹、眼眶內側有淚痕斑。倦怠無精神。食物減退或廢絕,有的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急性病例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可在短時間內突然死亡。部分豬由急性轉為慢性病例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豬咳嗽、喘氣、消瘦、衰弱(爬不起來);有的出現腹瀉,有的表現關節炎,也有的表現神經癥狀,共濟失調,后驅癱瘓,僥幸不死的所謂康復豬的生長發育明顯受阻,成為“僵豬”,淘汰率增高。
哺乳仔豬多以呼吸困難和表現神經癥狀為主,死亡率很高;也有的母豬表現繁殖障礙,懷孕母豬發生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弱仔、返情率增高;公豬可能出現腹瀉或睪丸炎等。
PRDC發病期間,由于繼發或混合感染造成診斷和控制的混亂,藥物使用和疫苗注射常常不見明顯效果,進一步加大了對PRDC的控制難度,病程延長,短則一個月,長則2~3個月才能得到基本控制。
所有豬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彌漫性間質性肺炎及支氣管肺炎,全身淋巴結廣泛腫大或充血、出血。肺部表現各種不同類型的病理變化,包括:淤血、充血、水腫、肝變、肺出血、硬變(呈不塌陷的橡皮肺樣)和花斑樣病變(斑駁狀到褐色)。有的肺尖葉、心葉拉長變成所謂“象鼻肺”,這是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特征。個別肺有膿腫、壞死性纖維素性肺炎、胸膜炎、胸腔積水等。也有部分豬出現化膿性支氣管肺炎,細支氣管、支氣管內充滿大量膿樣粘液造成窒息死亡。除肺部病變外,少數豬還可見肝腫大(或萎縮)、脾腫大、胃有潰瘍或出血,腎有出血或白色壞死灶,心臟變形、橫徑增寬,松弛,冠狀溝脂肪消失呈膠凍樣等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癥(PMWS)的病理變化,系由PRRSV和PCV2共同混合感染再繼發多種細菌造成的。
依據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并盡快采取病死豬的肺、肝、脾、腎等臟器、淋巴結等病料及血清送有關獸醫診斷中心進行病毒學和細菌學的分離鑒定,并有針對性的做血清學檢測,確診病原,為采取有針對性的防制,控制疫情,尤其不可忽視非病原體的致病因素。
二、防制措施
一要早發現,剛一發現癥狀,馬上治療,如果拖的時間太長再治療就晚了,愈后往往不良。要先將病豬及時隔離到專用的病豬隔離舍進行治療,以杜絕傳染。隔離舍要有優質飼料、良好的保溫、飲水、通風條件,按照“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的要求,搞好護養。可在飲水中加入藥物。
二采取病因療法與對癥療法相結合的治療原則,通過藥敏試驗,有針對性選擇廣譜抗菌藥物,通過注射途徑給予治療。比較有效和常用的抗菌消炎藥物有:頭孢噻呋、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氨芐西林、青霉素G鈉、氟喹諾酮類、林可霉素、長效土霉素、強力霉素、泰妙菌素、泰樂菌素、丁胺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復方磺胺嘧啶鈉、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等可供選擇。
三在掌握好配伍禁忌的前提下,可聯合用藥,藥量適當加大,療程要足夠,一般5~7天,至少3~5天,防止癥狀減輕停藥過早引起復發。抗菌消炎藥可結合一些抗菌毒及增強機體免疫力的藥物,如黃芪多糖、魚腥草、復方苦參、雙黃連、金蛤蟆咳喘針排疫肽、干擾素、豬轉移因子等。同時要給予對癥治療。解熱鎮痛可選擇安乃近、氨基比林等。強心補液、糾正酸中毒可選擇安鈉咖、樟腦磺酸鈉、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10%葡萄糖及碳酸氫鈉注射液,止咳平喘可選擇氨茶堿、麻黃素、阿托品等。必要時可再配合地塞米松、維生素C、維生素B、肌苷、三磷酸腺苷(ATP)、輔酶A等注射液,以增強機體抗毒素、抗休克、抗過敏功能。
四對一些久治不愈的病豬,失去治療價值的病豬,病危的病豬以及“僵豬”要當機立斷,予以淘汰,否則既浪費錢財,又將成為重要的傳染源,得不償失。
三、預防措施
一堅持“自繁自養”原則,防止購入隱性感染豬。確需引進種豬時,應遠離生產區至少隔離飼養3~4周,證明無病方可混群。同時,讓后備母豬與6~10周齡的仔豬或其糞便接觸,使其獲得抗體,以保護哺乳仔豬。規模化豬場應徹底實行“全進全出”。至少要做到產房和保育舍的“全進全出”。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體系。采用生物安全策略。阻止疾病的引進和傳播。嚴格控制豬場的物流和人員,定期打掃除,將蛛網及灰塵掃除;定期嚴格的按程序消毒,做到規范化,及時清糞尿搞好污水處理,保證飼料和飲水衛生;及時隔離和淘汰病豬;捕殺和控制老鼠、飛鳥、蚊蠅等;一方面防止外面的疫病傳入,另一方面將豬場內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程序降到最低,防止繼發感染。因為一般的消毒劑對圓環病毒無效,所以應選擇含戊二醛的消毒劑,如騰駿 “威牌”復合醛。帶豬消毒不要使用刺激性過強的消毒劑,可選用50%百毒殺1:1000倍+0.2%火堿帶豬消毒,每平方米50~80ml為宜。消毒劑要交替使用,并要注意配伍禁忌 加強飼養管理,加強營養。不忽視每一生產環節,減少應激,提高免疫力。提供各階段豬群的高品質的飼料,保證豬群的營養水平,保證充足飲水,以提高豬群對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從而降低繼發感染,盡量減少斷奶應激反應,可趕母留仔在原圈待一段時間再并圈;每欄仔豬最好不超過20頭,調整飼養密度,比只用藥物預防更有效;剛斷奶到第四天的仔豬每天要喂四次;仔豬要提早于4~7日齡去勢;不得將不同日齡的豬混養,盡量減少轉群次數,可建轉豬通道而不要用車推;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要根據季節氣候變化,做好小氣候環境控制。分娩舍和保育舍要求豬舍內小環境保溫,大環境良好的通風;要優化飼養密度,要防止霉菌毒素污染飼料;在小麥價格便宜時,可用小麥代替一部分玉米以稀釋毒素,效果很好;可在飼料中添加保力胺或0.2%的生物活性肽,以克服斷奶應激,提高免疫力。
二適當使用藥物控制豬群細菌性繼發感染。特別是首先要控制好支原體肺炎—喘氣病。因為繼發感染的細菌種類多,復方聯合用藥效果明顯好于單一用藥。因此建議在保育階段及轉群時連續使用10~14天,或采用用藥7天,停藥5天,再用藥7天的“脈沖式”用藥方法,以預防繼發感染。現將最常用的比較有效的幾種藥物組合介紹如下,供參考使用,每噸飼料添加藥物如下:
80%泰妙菌素(支原凈)125 g+15%金霉素2000g(或強力霉素150g)
5%愛樂新1000g+強力霉素150g(或15%金霉素2000g)
替米考星200g
林可霉素150g+15%金霉素2000g
泰樂菌素300g+磺胺二甲嘧啶200g+磺胺增效劑40g
泰樂菌素300g+15%金霉素2000g(或強力霉素150g)
10%氟苯尼考500g+強力霉素200g+TMP100g.
做好豬瘟、豬偽狂犬病和豬喘氣病的免疫注射。發病嚴重場,可試用自家組織滅活苗;也可采用血清療法,采用本場淘汰母豬或育肥豬血分離血清,于斷奶后腹腔注射5——10毫升。也可用血清對發病豬進行治療,每頭病豬腹腔或皮下注射血清10—20毫升隔日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