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行的首屆大豆蛋白加工企業峰會上,中國大豆協會提交的報告顯示,我國出口的大豆蛋白已經占世界食品大豆蛋白50%的市場份額,發展勢頭強勁。
“在國際市場上,美國有2500余種食品需要添加大豆蛋白,日本每年消耗大豆蛋白達60余萬噸。”大豆協會的專職副會長劉登高表示,“即便大豆貿易與加工的世界級巨頭美國嘉吉公司,也要進口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紐崔萊’,也是使用中國的大豆蛋白為原料制作的?!?/p>
非轉基因大豆優勢明顯
眾多國際頂級生產商對于大豆蛋白原料大豆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須以非轉基因大豆為原料。與轉基因大豆相比,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雖然油脂含量低,但蛋白質含量高,非常適合豆制品及豆類加工。
在全國大豆蛋白出口歐洲量最大的企業山東谷神集團,隨機查閱來自泰國、英國、俄羅斯、德國等國家的購買合同,所有合同中都會有兩個共同條款:第一要求標明大豆原料的原產地;第二要求只能使用非轉基因大豆做原料。谷神集團的總經理李登龍介紹說:“日本、美國的進口商不但合同要求嚴格,而且派專人考察原料產地的環境和種植技術,還要對大豆原料親自做檢測,有的還派代表在加工車間監督,防止有轉基因大豆原料混入。”
“最近,進口加拿大的非轉基因大豆到岸價為5200元/噸,而進口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的到岸價只有3950元/噸。中國出口的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價格為715美元/噸(約合4692元/噸)。這說明在食品領域,國產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競爭優勢明顯,大有用武之地。”劉登高說。
國內大豆蛋白加工產業發展迅速
在中國大豆產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里,我國大豆蛋白食品在歐美市場上正以10%的速度增長,我國用于食品加工的國產大豆也以每年100萬噸的速度遞增,2010年總量超過1000萬噸,占總產量65%。產品種類增加到萬余種。
需求強勁的同時,利潤的豐厚也成為滋養大豆蛋白加工產業迅速發展的土壤。與國內食用油加工行業約5%的利潤率相比,大豆蛋白產品27%左右的利潤率可以稱之為“暴利”。有業內人士稱,“大豆食品加工的巨額利潤吸引著更多的企業開始爭相上馬大豆蛋白粉項目?!?/p>
2011年初,中糧糧油巢湖公司年產30萬噸油料蛋白加工項目開始全面建設。該項目投產后,可年產30萬噸油料蛋白,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4000萬元。河北省匯福糧油集團適應非轉基因大豆食品市場的需要,制訂了3年內把加工能力從200萬噸增加到800萬噸的計劃;中紡集團也正在準備開設大豆蛋白加工項目。
2007年,全國大豆加工銷售額上億元的只有7家,2008年有13家,2009年達到24家,加工國產大豆比2008年增長64%,銷售額相應增加40%。如今,在全國首個“中國食品大豆蛋白產業加工基地”山東德州,擁有大豆加工企業達到60余家,大豆年加工能力220萬噸。
產業興旺背后更需理性發展
在一片興旺的背后,中國大豆蛋白加工產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面對日益擴大的需求,中國國產的非轉基因大豆產量近些年卻未有明顯提高,一直徘徊不前。
據安徽農科院介紹,安徽省大豆平均畝產只有86公斤,不及周邊河南、河北、江蘇省大豆畝產的一半。東北大豆主產區,農戶的大豆畝產比農墾農場畝產低50公斤左右。不改變我國廣種薄收,浪費土地資源的狀況,蓬勃發展的大豆食品及食品加工業終將會出現原料恐慌。
因此建立好非轉基因大豆種植保護區和東北、黃淮海、西北中國野生大豆保護區,繼續給豆農補貼,保證中國大豆品種資源的純凈和大豆產量的穩定就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國內加工企業存在著單打獨斗、惡性競爭的情況,企業之間互不交流,在國際市場互相殺價,甚至招致了歐洲對中國大豆蛋白的反傾銷調查,嚴重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國內已經有地區和企業在試圖改變這種亂象。2011年年初,黑龍江大豆主產區組建了大豆專業合作社,這種形式使得每畝降低生產成本30元以上,而產量提高30公斤以上。山東省大豆蛋白加工企業在應訴歐盟反傾銷調查中也表現不錯,企業之間攜手作戰,據理以爭,維護自身和中國大豆產業的利益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