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豬群咬架(含咬尾)現象,尤其是生長速度快而飼養管理跟不上的瘦肉型豬群更容易發生,傷口出現發炎、潰爛,影響了生豬的生產,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在此,簡要談談豬群咬架的誘因和解決的辦法,供參考。
1 豬群咬架的誘因
1.1飼養密度大(小豬>3頭/m2)飼槽狹小,相互接觸的沖突頻繁。
1.2 單欄飼養群體大(>10頭/欄),個體差異大。
1.3 豬限飼沒吃飽,飼料喂量不夠;飲水不足,豬口渴。
1.4 豬群中突然進入陌生豬,如并群或隔欄跳入豬。
1.5 睡眠和采食時間短,活動時間長;光線強,環境單調(清一色的水泥地面、墻壁)。
1.6 豬舍空氣污蝕,溫度、濕度較高,氣流不暢;豬舍潮濕,糞便污穢。
1.7 欄中某一頭豬有體外創傷流血或患某種生理性疾病(如突發高溫)發出與眾不同的氣味,豬嗅覺靈敏,發生咬架。
1.8 長期加藥,特別是乙醇及痢特靈(目前已禁止使用)等的長期添加,也是誘因之一。
1.9 飼喂發霉、變質飼料,或飼料不新鮮。
1.10 遺傳、氣候突變或突然換料等應激因素引起。
由上可知,豬群發生咬架,除了營養不平衡方面的因素外,飼養管理上的缺陷是最主要的因素。
2 防止豬咬架關鍵還應從管理入手,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2.1 斷尾(出生后2天)是防止咬架的重要手段,當然并不是說斷尾后就沒有咬架的現象)。
2.2 發生咬架后及時驅趕,實在不行,只能將所咬豬移至空圈。
2.3 改善豬欄豬圈環境,去除應激,加強飼養管理。
2.4 欄內放置舊輪胎(自行車、摩托車外胎),轉移豬的注意力,滿足其玩耍天性。
2.5 被咬豬可擦上刺激性藥水(如紫藥水等)。
2.6 并群或移圈時,一是最好選擇在夜間,二是最好噴灑酒精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