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農村養豬戶在外購仔豬經過轉運到家,經常出現仔豬腹瀉;自繁自養的養殖戶或一些規模豬場也經常遇到斷了奶就出現拉稀不止,用藥物不見效等現象。斷奶后的仔豬腹瀉發生率高達30%,死亡率達10%—15%。
在現代規模化養豬生產中,仔豬腹瀉是一種臨床癥狀,很多因素都可引起仔豬腹瀉。在養豬業生產中,仔豬腹瀉發生率很高,尤其是1—3月齡的仔豬更為常見。斷奶后的仔豬腹瀉發生率高達30%,死亡率達10%—15%。發病后生長速度緩慢,飼料報酬降低,同時由于腹瀉,體質下降、免疫功能減退、對疫病的抵抗力減弱,容易繼發其它傳染病,治療不及時就會引起大批死亡,給養豬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河間市某豬場曾發生仔豬腹瀉,經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發病原因
環境衛生條件差,飼養管理不善。如氣溫突然變冷,飲水、飼料被污染,或飼料改變過快,青料飼喂過多,豬體質差、抗病力減弱以及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均可導致仔豬腹瀉。
二、流行病學
仔豬從出生后到5日齡,尤其在3日齡之內容易發生仔豬黃痢或紅痢,分別由大腸桿菌及C型產氣莢膜桿菌(魏氏梭菌)引起,它們的流行沒有季節性,頭胎母豬所產仔豬易發生黃痢。這兩種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在10日齡到20日齡之間的吮乳仔豬易發生白痢,該病也由致病性的大腸桿菌引起,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在豬舍潮濕、寒冷及飼料單一的條件下容易誘發。發生在仔豬斷奶前后的腹瀉病主要為仔豬副傷寒,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豬的密螺旋體主要發生在斷奶后,發育生長的架子豬多發,發病率為90%左右,死亡率可達30%。
由病毒引起的腹瀉一般無年齡之分,但發病的季節性比較明顯,如傳染性胃腸炎及流行性腹瀉主要發生在寒冷季節,一般為10月底到來年2月份,夏季則少見。吮乳仔豬患此兩病時,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三、臨床癥狀
根據發病的緩急,表現出不同的癥狀。如果發病急,往往體溫升高、怕冷、喜鉆草窩或擁擠打堆,精神沉郁,低頭耷耳,不愿活動,食欲減退或不食,呼吸困難,水樣拉稀,糞便呈黃白色或灰白色,腥臭,有些糞便中夾雜著未被消化的飼料或凝乳塊,后期脫水、被毛焦躁、眼球下陷;慢性病體溫一般不升高甚至低于常溫,精神差,食欲減退,行走緩慢或呆立不動,反復拉稀,脫水嚴重,有異嗜癖,喜歡啃墊草、喝臟水,嚴重貧血,可視黏膜蒼白,最后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