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雛期∶高溫育雛,適宜密度,合理通風,優質飼料,防好新城疫、法氏囊病、傳支和維生素氨基酸缺乏引起生長不良。飼料和藥物不要存放于高溫的育雛室以免霉變和變質。供水供料定時,避免不均勻。7-9日齡斷喙應激最小效果也好,爭取一次成功,注意斷喙期5天內用抗菌藥和維生素,同時維持較厚的飼料層防止雞啄食料末碰到料槽而流血。用1%-3%的火堿溶液每天或每3天消毒地面可有效殺滅細菌與球蟲,減少疾病和不良氣味。根據體重調整密度和飼料配方,及時分類飼養,確保體重和整齊度達標。育雛結束如果體重差應繼續使用雛雞料直至體重達標。
2、育成期重點做好體重管理,12周齡前務必使體重達標,整齊度在80%以上,切忌使用劣質飼料。加強通風和消毒,重點防新城疫和鼻炎、慢呼、大腸桿菌病,采用恒定或遞減光照程序,防止早熟。進入80日齡后雞的生殖系統發育加速,且記營養要均衡充足。接近100日齡發生呼吸道病和和大腸桿菌病可能引起產蛋性能的嚴重損害,導致產蛋無高峰。
3、產蛋期要求穩定的環境和良好的營養。從青年期進入產蛋初期要根據發育情況調節營養,石粉和蛋白飼料的增加應有2—3周的過渡,90日齡后注意胸骨的發育是否正常防止缺鈣,適當補充維生素。高峰期產蛋率應達到96%左右,料蛋比2.0-2.3:1,90%以上產蛋率應維持5個月以上。日常飼喂堅持勻料和凈槽,確保雞吃得均勻新鮮。夏季采用遮蔭、機械通風降溫,噴冷水霧可有效減少熱應激造成的采食下降與死亡。產蛋初期發生疾病可能引起產蛋機能的嚴重損害。重點防制新城疫、傳支、禽流感、傳喉等病毒病,鼻炎、慢呼、大腸桿菌病、壞死性腸炎等細菌病;白冠病、雞虱、蛔蟲等寄生蟲病;脂肪肝、痛風、啄癖、頑固性拉稀、不明原因產蛋下降等也應重視。300日齡后適當補鈣和維生素AD3改善蛋殼質量。在開產初期和進入高峰之間適當用藥可預防輸卵管和卵巢的炎癥,對促進產蛋率上升和保持穩定很有好處。應關注疫病流行動態,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確保高產穩產。秋冬季日照時間縮短,加上寒冷,很多人工控制光照的雞場經常發生早晚開關燈時間錯亂,造成光照應激,引起產蛋下降。雨雪天應積極地補充光照。建議使用電子光照控制儀,減少人為操作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