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購仔豬經過轉運到家,經常出現仔豬腹瀉,自繁自養的養殖戶或一些規模豬場也經常遇到斷了奶就出現拉稀不止,用藥物不見效等現象。斷奶后的仔豬腹瀉發生率高達30%,死亡率達10%~15%。
一、發病原因
環境衛生條件差,飼養管理不善。如氣溫突然變冷,飲水、飼料被污染,或飼料改變過快,青料飼喂過多,豬體質差、抗病力減弱以及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均可導致仔豬腹瀉。
二、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
根據發病的緩急,表現出不同的癥狀。如果發病急,往往體溫升高、怕冷、喜鉆草窩或擁擠打堆,精神沉郁,低頭耷耳,不愿活動,食欲減退或不食,呼吸困難,水樣拉稀,糞便呈黃白色或灰白色,腥臭,有些糞便中夾雜著未被消化的飼料或凝乳塊,后期脫水、被毛焦躁、眼球下陷;慢性病體溫一般不升高甚至低于常溫,精神差,食欲減退,行走緩慢或呆立不動,反復拉稀,脫水嚴重,有異嗜癖,喜歡啃墊草、喝臟水,嚴重貧血,可視黏膜蒼白,最后衰竭死亡。
三、剖檢變化
在不同類型的腹瀉病中,其剖檢病理變化具有各自的特征。如在藍耳病中可見到腸系膜淋巴結呈大理石樣變,盲腸、結腸、回腸黏膜表面覆蓋一層彌漫性、壞死性腐乳樣物質,剝開后為不規則紐扣狀潰瘍。在發生腸型豬瘟時,幾乎所有大的臟器(心、肝、脾、腎等)及淋巴結發生廣泛出血。由病毒引起的幾類嚴重脫水性腹瀉病中,常可見到腸壁變薄、失去彈性、小腸絨毛萎縮、隱窩變淺或消失等病理現象。
四、防治措施
一搞好環境衛生。對于仔豬腹瀉要做到“防重于治”。進豬前,豬舍要徹底打掃并用水沖洗干凈,然后用1%—2%的燒堿溶液潑灑消毒,周圍環境雜草要除盡,用10%-20%的生石灰乳潑灑消毒。同時,1—2月齡的仔豬每周用消毒威或5號消毒液帶豬消毒1次,并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做好預防接種工作。
二加強飼養管理。對于仔豬要精心護理,注意防寒保暖,墊草要干凈、干燥、松軟。供給全價料且適口性強,容易消化,并在料中加入0.05%的土霉素鈣鹽,既可預防胃腸道疾病,又可促進生長發育。飲水要充足、潔凈,飲水中添加0.6%的漂白粉。哺育母豬料中要同時添加0.05%的土霉素鈣鹽,乳頭用0.1%的高錳酸鉀液消毒,1天2次。
三及時發現和隔離病豬。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三看,即看精神狀態,看飲食情況,看糞便顏色和形狀,及時發現和隔離有病豬只,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和疫病控制措施,減少死亡,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擴散蔓延。
四防治措施。查明病因,做到對癥治療,減少盲目用藥,以免延緩治療時機,尤其是由傳染病引起的腹瀉,更要及時治療,消除病因。補液:腹瀉容易引起機體脫水,尤其是腹瀉的后期,補液可以起到提供能量,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一般可用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或復方氯化鈉注射液300—500毫升、維生素C注射液10毫升、慶大霉素10—15萬單位混合一次靜脈輸入,每天1次,連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