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杜爾伯特縣具有非常優越的畜牧業養殖的資源優勢。早在上世紀60年代,縣里就建立了國營乳品廠,極大地拉動了奶牛業發展。但進入90年代,在外部市場的沖擊下,乳品廠于1999年倒閉。這導致大量優質高產奶牛被低價賣出,奶牛存欄量急劇下滑,到了2000年,全縣奶牛存欄不足2.5萬頭。
2000年春,杜爾伯特縣引來了伊利集團,這里的畜牧業才又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從牛為本
畜牧業繪就富裕新畫卷
為了重振自治縣的奶牛業,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扶持政策:為農民協調貸款外出購牛;組織鄉村干部帶農民外出選牛;支持企業和個人在各村屯建立鮮奶收購站(點)。廣大養殖戶的養牛積極性空前高漲起來。截至2012年末,全縣奶牛存欄已達到19.5萬頭,銷售伊利企業商品奶20萬噸,為奶戶發放奶資接近6個億。
“伊利的入駐,帶動了畜牧業的發展。而畜牧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地方工業的快速增長。”副縣長張治國說,伊利從2000年入駐后,之所以能在這里先后6次投資,總投資額度高達13億,看中的也是這里畜牧業的快速發展。
2011年,杜爾伯特縣實現稅收6.6億元,這其中有1億多來自伊利。
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以牧為主”,到2000年提出的“畜牧立縣”,又到2005年的“牧業強縣”,再到如今的“提質增效、戰略升級”,牧業在杜爾伯特的經濟中,不僅是“引領”,而且是“主宰”。
從管理到嚴加管理
“杜爾伯特模式”走在全國前列
杜爾伯特的畜牧業有今天的成績,除了龍頭企業的帶動,其實背后更大的動力是嚴格管理。
先說說如何保證奶牛品質的。
張治國說,為了保證奶牛的品質,他們在全縣大面積推廣使用進口優質凍精,對原來的奶牛品種進行改良;先后三次從澳大利亞購進2000頭良種母牛,再用進口優質性控精液配種,生出來的都是純正血統的澳牛。
吃的好,奶質才能好。杜爾伯特縣大面積種植苜蓿,而且有計劃地引種青貯玉米、甜高粱,建起青貯窖,給奶牛提供最有營養的飼料。
同時,杜爾伯特畜牧獸醫局下設的奶牛辦、飼料辦、疾控中心、畜牧站等站所,專門為奶牛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政府對252個奶站管理也很嚴格,全部采用機械化、封閉式榨乳,違紀的要罰款,還可能被吊銷營業執照;另外,全縣200多輛運奶車,都是獲得許可的專車。車上配有衛星定位系統,想在送奶車上做文章,門兒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