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場細菌性傳染病一直都持續不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種雞場檢疫不善
種雞場對經蛋傳遞的細菌性疾病檢疫制度不健全,如對雞白痢沙門氏桿菌,祖代種雞場不按科學的程序嚴格檢疫;父母代種雞場也僅在開產前抽檢一次,這使種雞群中沙門氏桿菌病不能得到徹底凈化,從而引起雛白痢桿菌病的垂直傳播。
孵化場衛生消毒不嚴:對種蛋、孵化器、出雛器、用具、出雛室及其環境消毒不徹底,使雛雞一出殼就遭到病菌的污染。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現代化集約化的養雞場,由于規模大,常不能做到\'\'全進全出制\'\'。在管理方面,家禽飼養密度大,運動不足,缺乏太陽光照,通風換氣不良,各種噪音外傷等多種應激因素,使家禽自身的抗病力降低,易于繼發細菌病。農戶雞舍條件差,往往為了保溫而忽視通風或為了通風而保溫不好。
家禽飼養環境衛生條件臟、亂、差等,為病菌的隱藏、孳生提供了場所。
三、綜合性防疫疏忽
平時衛生防疫觀念淡薄,一些防疫措施流于形式。設置的消毒池消毒液濃度不夠或失效。
發病后不加強防疫管理,對病雞舍不進行嚴格的封鎖和隔離,也不限制進出人員。對病死雞、雞糞等污染物不作深埋或無害化處理。
對流通環節檢疫不嚴,引進種雞或雞苗時不進行任何檢疫,很可能同時\'\'引進\'\'了經蛋傳遞性細菌病。購進飼料原料或成品飼料時不經嚴格的檢疫,即加工、利用,一些原料尤其是魚粉、骨粉等極易攜帶病菌,造成污染。
免疫接種時使用器械不潔,在應用注射法時,技術人員不重視所用器械在免疫接種前后的清洗、消毒工作,這樣容易引起綠膿桿菌或葡萄球菌的感染。
四、抗菌藥物非合理性使用
使病原菌產生耐藥性,生期或反復使用某種抗菌藥物,細菌產生耐藥性,這種耐藥性可遺傳并在種內、種間傳遞。
破壞家禽體內正常菌群平衡,: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會不同程度地抑制和殺滅體內正常菌群,破壞生態平衡,給外源和內源性致病菌的入侵、繁殖以可乘之機。
五、免疫抑制發病增多
一些病毒性疾病如馬立克氏病、傳染性法氏囊炎、傳染性貧血、網狀內皮增生癥等發病較多,都能不同程度地破壞家禽的免疫器官,引起免疫抑制,使家禽對病菌的易感性增加。
六、現有菌苗使用效果不理想。
有些病菌血清型較多,如大腸桿菌的各血清型之間交叉保護性差,各地報道的大腸桿菌血清型又不盡相同。所以,由有限幾種血清型組成的大腸桿菌多價苗,不可能在各地具有良好保護效果。另外,菌苗中殘留的內毒素和腸毒素可使家禽體溫升高,白細胞減少,腹瀉,降低機體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