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發生至今仍未停息的高死亡率哺乳仔豬腹瀉給養豬業帶來巨大損失,毛豬價格持續居高不下是這一情況最好的折射。各種抗生素與抗菌藥以及抗病毒措施(干擾素、轉移因子、卵黃囊抗體等)療效之低下令人吃驚與困惑,哺乳仔豬死亡率達到80%,乃至100%,不少豬場產房無仔豬。嚴峻的疫情讓新病之說(博卡病毒、杯狀病毒)不脛而走,研究人員也從患豬體內分離到相關病毒。事實真相到底如何?筆者僅以自身有限的臨床實踐談談診療體會,或許有助于走出困惑。
1 哺乳仔豬腹瀉特點
(1)腹瀉日齡早,最早可在1日齡,多在3~4日齡。
(2)糞便性狀均是黃色稀粥樣,沒有特異惡臭味,沒有過多的氣泡,沒有眼觀的血液成分。未見傳染性胃腸炎樣水樣腹瀉。嘔吐物為黃白色凝乳塊與胃液,腹瀉前多嘔吐,腹瀉開始嘔吐停止。
(3)其它癥狀。體溫在4O ℃左右,部分病豬體溫正常,腹瀉初期多保留吮乳欲,脫水發生較快,眼球下陷明顯,一般不見DIC(彌漫性血管內凝血)過程,病程約3~5天。
(4)流行病學。腹瀉只發生在產房哺乳仔豬,連續多批次發生,可以連綿半年之久;發病率為50%~100%,按病毒性腹瀉或細菌性腹瀉治療死亡率80%~100%。種豬、保育豬、中大豬均不發生;產房的衛生管理與既往相同,找不到相關原因,同樣也找不到外源性疾病傳入的跡象;此次流行主要發生在中大規模豬場,小豬場與散養戶發生較少。
(5)治療效果。抗生素與抗菌藥以及抗病毒治療(干擾素、轉移因子、卵黃囊抗體、內服飲水消毒濃度的復合碘液)無效,外加內服補液鹽或腹腔補液沒有以往的效果,只能延長病程一二天。但是在有偽狂犬病病變的豬群,用超前滴鼻可以預防新生仔豬至斷奶不發生本病。
2 腹瀉哺乳仔豬剖檢特點
(1)病尸外觀消瘦,眼球下陷,皮膚彈性差,后軀多為糞便污染。
(2)病檢顯示:小腸、大腸黏膜有輕度至中度充血或出血,部分病例腸壁有不同程度變薄,腸黏膜皺褶減少乃至消失,腸系膜淋巴結髓樣腫或輕度出血,腸內容物呈稀粥樣黃白色,無特殊惡臭味,部分病例無腸內容物;肝臟腫大,色淡,質地變硬;膽囊萎縮、內無膽汁,或膽囊腫大壁薄,內有不等的黃色至褐色稀薄膽液;腎臟腫大,剝離。腎包膜時多有包膜纖維深入腎皮質而不易剝離(意味著腎實質濁腫或顆粒樣變),腎皮質色淡,切面上部分或全部皮質的結構較模糊;腎上腺雙側性腫大,皮質髓質有不同程度出血;心肌松軟色淡,心臟橫徑增大,冠狀脂肪呈膠凍樣浸潤,心肌未見出血;其它臟器難見大體病變。部分病例剖檢可見典型偽狂犬病病變(肝、肺壞死灶,扁桃體腫大、水腫出血、纖維素滲出,腎臟針狀出血)或者豬瘟病變。
3 病情分析
根據以上哺乳仔豬腹瀉的臨床癥狀、剖檢病變、流行病學、治療結果,筆者認為有下列意見值得探討。
3.1 本次流行的高死亡率哺乳仔豬腹瀉不是單一病因引起的疾病
筆者見到的有腸型偽狂犬病性腹瀉腸型豬瘟性腹瀉、肝源性腹瀉以及可能有冠狀病毒、輪狀病毒、細小病毒參與的腹瀉。筆者近期臨診的5次哺乳仔豬腹瀉中,腸型偽狂犬病2例,腸型豬瘟1例,非腸型偽狂犬病與非腸型豬瘟性腹瀉2例。在所有腹瀉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源性腹瀉參與,其中以非偽狂犬病與非豬瘟性腹瀉病例中肝源性腹瀉的病損最嚴重與最明顯,治療難度最大。
3.2 難以認定冠狀病毒、輪狀病毒、細小病毒是本次腹瀉的主因
(1)如果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是主因,那么發病的豬群一定還有保育豬、中大豬等,但是這些豬群均未發病;如果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是主因,那么以往有效的治療措施(注射干擾素或干擾素誘導,飲用飲水消毒濃度的復合碘液)應該有效,但是事實剛好相反。
(2)如果輪狀病毒是主因,那么上述治療措施也應有效,可是事與愿違。
(3)從患豬分離出博卡病毒(BOV),是否就可以認定博卡病毒是本次高死亡率哺乳仔豬腹瀉的主因?博卡病毒屬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亞科,該亞科有人博卡病毒、牛博卡病毒、豬博卡病毒、犬細小病毒I型。2005年人類首次分離到該病毒,我國于2006年9月5日從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鼻咽抽吸物中分離到人博卡病毒。2009年瑞典首次從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病豬體內分離到BOV,同年,我國學者用PCR調查部分省市191份豬的樣品,75份為BOV陽性。業已證實,健康人群廣泛感染BOV,這與BOV在豬群中廣泛感染的事實一致,因為在多種幼兒呼吸道疾病中分離到BOV,本文來自豬場動力網。人醫目前將BOV的致病性趨向定位于伴隨病毒的性質。BOV對聚維酮碘是敏感的,豬干擾素與轉移因子也應該有一定效果,可是臨床應用中卻完全無效。這些事實都表明,廣泛存在于豬群中的在眾多疾病中以伴隨病毒身份出現的BOV難以成為本次腹瀉流行的主因。
3.3 肝源性腹瀉扮演什么角色
筆者在臨診中見到腹瀉哺乳仔豬的肝臟腫大、變性,乃至有硬化的外觀與手感;膽囊萎縮,只占據部分膽窩,沒有膽汁,或者膽囊高度腫大、薄而半透明,膽汁呈淡黃色、稀薄如水。肝臟的這種病變應該不是上述腹瀉病因在較短期幾天病程中可以形成的。何況筆者在剖殺1日齡哺乳仔豬或未發生腹瀉的1~3日齡哺乳仔豬時同樣發現這類肝臟病變,與此同時,筆者還發現在肝臟病變的同時,腎臟、脾臟均有高度變性。這無疑表明,在發生腹瀉前哺乳仔豬的實質臟器均受到嚴重損傷,特別是肝臟與膽囊的損傷引發膽汁分泌障礙形成的肝源性腹瀉在本次腹瀉中的作用似乎完全沒有得到關注。
4 治療試驗
為驗證肝源性腹瀉在腹瀉中的病理作用,在同仁的協助下試用了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進行治療。
4.1 試驗對象與方法
均是先應用過抗菌藥+干擾素(或/和轉移因子)治療無效的腹瀉哺乳仔豬,也是非偽狂犬病性或豬瘟性腹瀉豬群。治療組針對初發生腹瀉的哺乳仔豬,在原場治療方案基礎上肌注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2毫升/頭,每天2次,持續5天,或只用中藥提取物的針劑注射液;預防組針對1日齡未發生腹瀉的哺乳仔豬,在出生當天(接產之后)注射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2毫升/頭,連續使用5天。
4.2 試驗結果
治療組表明,用藥2~3天腹瀉停止,90%哺乳仔豬治愈,死亡率10%左右;預防組表明,應用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后哺乳仔豬群總體不發生腹瀉,少數腹瀉豬經采取抗菌與抗病毒措施后易治愈。更有筆者沒有親自參與、由同仁執行同樣方案防治哺乳仔豬腹瀉達10多場次,均得到同樣效果。
5 討論
(1)高死亡率的哺乳仔豬腹瀉不是某單一病因引發的,不同的豬群主導病因可能完全不一樣,由于筆者臨診場次有限,無法進行數理統計,但治療實踐證明有偽狂犬病、豬瘟,還有肝源性腹瀉,并且在部分病例有小腸壁變薄,這寓示有伴隨性病毒參與,例如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輪狀病毒、BOV。
(2)所有腹瀉病例均有肝臟腫大、變性乃至硬化,膽囊萎縮,膽汁減少或缺如,或者膽囊腫大,膽汁稀薄。無可置疑,肝源性腹瀉參與了發病,治療證明,肝源性腹瀉在部分病例中扮演了原發病的角色。但是肝源性腹瀉在另外一些高死亡率哺乳仔豬腹瀉中扮演了何等發病學的角色有待進一步觀察。在偽狂犬病的病例,盡管肝膽病變明顯,但只在接產操作完成后就用弱毒苗滴鼻預防偽狂犬病病毒對原發病灶的侵入,并未針對肝膽病變治療,哺乳仔豬腹瀉同樣可以不發生;但是在非偽狂犬病或豬瘟性腹瀉,慣用性治療細菌性或病毒性腹瀉的措施無效,而僅針對肝膽病變給予提前給藥又可有效防止腹瀉的發生。據此似可推斷,在有特定病原(偽狂犬病病毒、豬瘟病毒)引發的腹瀉中,肝源性腹瀉處于次要地位;但是在沒有特定病原引發的腹瀉中,肝源性腹瀉應是主因。臨床上針對這些病例應用抗生素與抗病毒措施無效亦可反證這一事實,而這類病例在原來措施基礎上應用扶正祛邪、補肝益腎、健脾養胃的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或單用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尤能收到良好效果,則進一步證明肝源性腹瀉的主因地位。
(3)新生哺乳仔豬為什么會發生肝膽等臟器的重度病變?筆者觀察到這類豬群均存在明顯的“底色病”(復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癥):母豬有背部皮膚出血形成的點狀黑色帶,有紅眼眼露;新生哺乳仔豬有陰唇紅腫;保育豬有陰唇紅腫,眼結膜充血紅腫,紅色眼露,背中線皮膚紅色充血或有出血帶,有體軀對稱性皮炎皮疹;中大豬亦有類似表現。這說明豬群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特別是新生哺乳仔豬陰唇紅腫與肝腎脾等實質臟器的中度至重度變性均表明在胎兒時期多種霉菌毒素透過胎盤直接危害到胎兒。我國飼料被霉菌污染嚴重,特別是大型豬場非常注重飼料原料的選購,但仍然無法避免,而所有的霉菌毒素處理劑并不能徹底處理這些霉菌毒素(這是世界性難題),未處理的這些毒素必然會被吸收損傷豬體與胎兒。
(4)新生哺乳仔豬腹瀉是如何發生的?由于肝臟在物質代謝(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解毒)上廣泛而又特別重要的作用,肝臟損傷必然影響到新生哺乳仔豬的生存力,吃奶后,由于缺乏或缺少膽汁,乳脂不能乳化,成為不能消化吸收的溶質潴留在腸道內,腸壁細胞為了維持腸細胞內外以及腸腔內滲透壓梯度必然會分泌過多水分導致腹瀉。
在大型豬場,豬瘟、偽狂犬病一般控制較好,盡管自詡霉菌毒素控制得很好(滿足原料選購上乘,又添加了霉菌毒素處理劑),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豬群受霉菌毒素危害的癥狀均不同程度存在,特別是新生豬的肝臟損傷嚴重,一吃奶肝源性腹瀉就突顯出來。
(5)為什么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對肝源性腹瀉有較好效果?
中醫認為霉菌是陰毒之物,《普濟方》指出:“朽木生蕈,腐土生茵,二者皆陰濕之氣蒸瘀所生也,既非沖和所產,性必有毒”。而霉菌毒素又是霉菌之產物,故為陰毒之陰毒,可謂陰毒之最。大凡陰毒者無不耗損陽剛之正氣,阻礙脾陽水濕之運化,發生吐利是最常見癥狀。所以治療陰毒之癥必須培扶正氣、補肝益腎、兼清虛入之瘟熱,輔以健脾利濕排毒。而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基本可滿足上述要求,所以收到較好效果。
由于在胎兒時期就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所以新生豬發病應視為久病,決不可視為初病,這一點極為重要。久病是慢性進行消耗性病程,必然衛氣營血,五臟六腑多有受累與虛損,只有用大方劑中藥才能面面俱到,穩妥周全,而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恰是有如此作用的一種方藥。西藥卻很難做到。
6 幾點體會
(1)在此次高死亡率哺乳仔豬腹瀉事件中人們比以往更冷靜,不再相信以某一種病概全的觀點。但是人們仍然感到十分迷茫,因為按細菌性腹瀉或病毒性腹瀉防治均收不到應有的效果。這里依舊突顯出在豬病診斷中思維僵化的老問題,忘卻了疫病是病原體、宿主、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一個生態與進化的動態過程這一經典的概念。在具體的診斷中只看到病原,看不到宿主與環境在疾病發生上的作用,如此必然以低視界的方式去診斷病情。如果用系統進化論觀點去省視本次病情,就不會只關注分離的病原,一定會重視宿主與環境在發病學上的作用,權衡病原、宿主、環境三者在發病機理上的關聯性,找出主要矛盾,從而化解。正是遵循這一法則,對哺乳仔豬腹瀉分別診斷為腸型偽狂犬病、腸型豬瘟、非偽狂犬病非豬瘟的肝源性腹瀉,對這3種腹瀉擬訂不同防治方案,從而收到應有的效果。祖國醫學一直蘊涵著系統進化論的觀點,《黃帝內經·五過篇》就明確指出:“凡來診病者,必問嘗貴后賤,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并且對診療出現的特殊情況要“比類哿匾從容知之”。充分體現了發病與宿主、環境密切的關系以及絕不以一概全的理念。
(2)診療中思維的僵化還體現在不能用系統控制論去防治疾病。當今最流行的防治豬病的思維方式就是只知道用抗菌藥與抗病毒措施處理疾病,用疫苗防病,一旦無效則束手無策。顯然,這是一種固化的單因子方式處置疾病的思維。當系統比較簡單時,這種方法是可以奏效的。本文來自豬場動力網。例如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用青霉素、鏈霉素防治多種細菌性疾病,但是現今豬這一系統日趨復雜化,常致病原就由5大病原增加到10多種病原,豬品種由原來抗逆性相對好的土種換成了抗逆性較差的外源品種,飼料由原來粗放的多元飼料換成了精細的品種單一的配合飼料,豬際關系由原來的散養變成不同程度的集約化高密度養殖??所有這一切使得當今的豬病在許多時候被眾多的致病因子,包括宿主、環境等因子而絕非單一的病原微生物因子綜合支配,同一癥狀被不同的病因支配,或者被人們不熟悉或未認知的病原微生物之外的病因支配,如果仍然用固化的單因子方法處理疾病自然難以收效。近期的哺乳仔豬腹瀉中相當部分病例發生的肝源性腹瀉就是最好的證明。環境因子(霉菌毒素)作用于母體,母體傳遞給胎兒,新生仔豬成為肝源性腹瀉的病豬,這不僅顯示了宿主自身在發病學中的地位,而且突顯非傳染性疾病在疫病發生中的重要地位。突破固化的單因子處理方式,從系統控制論角度選用扶正祛邪、調理陰陽、養肝疏肝、溫腎補脾、利濕排毒的中藥就顯得比單一西藥的抗生素、干擾素等有巨大的優勢。
(3)高死亡率的哺乳仔豬腹瀉再一次召示“底色病”在當前豬病發生上的重大意義。“底色病”問世近兩年來得到業內越來越多人士的認可,大凡遵循這一發現,認真做好“底色病”預防的豬場,豬群健康,生產平穩上升;此次發生哺乳仔豬腹瀉的豬場均未預防好“底色病”,許多豬場自認為用了上乘的飼料原料,又加了霉菌毒素處理劑,就可以對“底色病”高枕無憂了,殊不知我國找不到沒有霉菌污染的玉米(麩皮、油糠等也極易霉變),也沒有一種霉菌毒素處理劑可以徹底吸附降解飼料中的霉菌毒素,未被處理掉的霉菌毒素必然會被吸收進入豬體,日積月累對豬體形成慢性進行性的復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癥,損傷多種實質臟器,引發多系統器官功能不全,抑制免疫反應的多個環節,甚至造成免疫反應的原材料匱乏,從而誘發多種疫病流行。如果豬場不能用沒有霉變的飼料替代現有飼料,那么就必須在飼料中添加保肝護腎、扶正祛邪的中藥。這應該是預防“底色病’銹發各種疫病發生的最好措施。
哺乳仔豬肝源性腹瀉的出現,豐富了“底色病”的內涵。筆者相信隨著系統的發展,會有更多“底色病”的新表現形式出現,正確認識它們就可以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減少養豬業的損失。
筆者臨診的高死亡率哺乳仔豬腹瀉病案與社會上發生的同類病案在防治效果上出現巨大反差這一事實,再一次對認識疾病必須具備正確的診斷思維或方法論提出告誡。人們只有從每次臨診中以哲學的高度總結自身實踐才能符合客觀實際,才能提高診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