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異剌科異剌屬線蟲寄生于雞的盲腸內引起的,故又稱“雞盲腸蟲病”。異剌線蟲蟲體呈針狀,雄蟲長7-13毫米,有兩根2毫米左右的交合刺;雌蟲長10-15毫米,尾細長。蟲卵為褐色橢圓形,長60-70毫米,寬36-45微米,其一端特別明亮。異剌線蟲成蟲寄生于盲腸,卵隨糞便排出,在適宜的溫度下發育為感染性蟲卵,被雞吞食后在小腸孵出幼蟲,移行至盲腸,鉆入盲腸壁內發育一個時期,重返腸腔,發育為成蟲。此外,雞還可通過吃進含有異剌線蟲卵的蚯蚓感染。異剌線蟲的卵在外界抵抗力強,能在1%硫酸,0.1%升汞溶液中發育,在土壤中能生存8個月。異剌線蟲可引起盲腸炎癥,同時還是雞組織滴蟲病的傳播者。患雞下痢,食欲不振,消瘦,雛雞發育受阻,成雞產蛋下降,嚴重時可造成死亡。病理變化主要是盲腸腫大,腸壁發炎和增厚,粘膜出血,潰瘍。本病的確診需要糞檢蟲卵或剖檢查到大量蟲體。需注意與蛔蟲卵的區別。
防治措施一是平時每日清掃雞舍,糞便要堆積發酵,同時注意清除雞舍內的蚯蚓;二是藥物防治,定期驅蟲,由于本病無明顯季節性,所以預防性驅蟲可以結合雞蛔蟲病的時間進行。所用藥物為:
①硫化二苯胺(酚塞嗪):成雞按0.5-1克/千克體重,1次混料飼喂。雛雞按0.3-0.5克/千克體重。1次混飼。
②丙硫咪唑:按30-35毫克/千克體重一次混飼。
③左旋咪唑,按25-35毫克/千克體重自由飲水,隔2-3周再用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