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抗菌肽已廣泛應用于轉基因動植物、藥物開發、臨床治療、食品防腐劑與飼料添加劑等領域,并顯示出良好的應用與發展前景。大連三儀動物藥品有限公司研發的動物用抗菌肽,經幾年來的獸醫臨床實踐證明,對動物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文就抗菌肽在豬病防治中的應用,談點體會,供同仁們參考。 |
1、抗菌肽的生物學功能
抗菌肽(ABP)又稱抗微生物肽或肽抗生素,它是生物體內產生的具有抵抗外界微生物侵害,消除體內突變細胞的一類小分子多肽,是生物天然免疫防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抗菌肽分子較小(12~100個氨基酸殘基,4~10Ku左右),屬堿性肽,多聚陽離子型多肽,水溶性好,典型的兩親結構,能耐高溫不變性。
抗菌肽具有廣譜抗細菌活性,還具有高效的抗真菌、抗病毒、抗原蟲和抗腫瘤活性,是宿主防御細菌、真菌、病毒和原蟲等病原體入侵的重要分子屏障。抗菌肽能殺滅抗生素耐藥性菌株,而且能使病原菌不易產生耐藥性突變。對動物無毒副作用,無藥物殘留。
2、抗菌肽的分類
抗菌肽廣泛存在于細菌、植物、無脊椎和脊椎動物等物種中,來源十分廣泛。目前已從動物、鳥類、植物與原核生物中分離到750多種抗菌肽。根據其作用對象的不同,抗菌肽可以分為抗細菌肽、抗真菌肽、抗腫瘤肽,既抗細菌又抗真菌的抗菌肽,既抗腫瘤又抗微生物的抗菌肽等類型。根據其來源不用又可將抗菌肽分為哺乳動物抗菌肽、兩棲類動物抗菌肽、昆蟲抗菌肽、植物抗菌肽和海洋生物抗菌肽等。
3、抗菌肽的作用機理
抗菌肽分子的氨基酸大多數帶正電荷,具有兩性電解性質,腫瘤細胞和細菌的質膜結構是其作用的靶目標。抗菌肽分子通過正電荷與質膜磷脂分子上的負電荷形成靜電吸附而結合在脂質膜上,并能插入到質膜中去,擾亂質膜上蛋白質和脂質原有的排列秩序,使得膜外正電荷增多,超過閾值時導致膜去極化,至使細胞膜通透性增高,細菌不能保持正常滲透壓而死亡;并能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使細菌不能維持正常的細胞形態而生長受阻,并造成細胞壁穿孔,導致細胞死亡;還能通過干擾編碼菌體細胞外膜蛋白的基因轉錄,使蛋白的含量減少,細胞的生長受到抑制。抗菌肽對細菌和真菌都有很強的殺傷作用,能使菌體線粒體出現腫脹、空泡化、脫落、排列不規范,核膜界限不清,核破裂、內容物溢出,提示抗菌肽通過抑制細胞呼吸作用可將細菌殺死。抗菌肽對腫瘤細胞的核染色體有直接的殺傷作用,使腫瘤細胞的DNA出現斷裂,誘導腫瘤細胞凋亡,腫瘤體積縮小。
不同的抗菌肽可能存在多種作用機理,對不同的微生物其作用機理也可能不只一種。盡管如此,抗菌肽在結構上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特征,生物活性也相同或相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其作用機理也是相同或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