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特點
1、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于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季節,寒冷、潮濕、衛生不良等都能導致本病的發生。方式多為爆發或散發流行。
2、各種年齡的豬都可感染發病,感染率可達90~100%,但公、母豬、育肥豬和斷奶仔豬感染發病后癥狀輕微,死亡率較低,并可于5~7天自然康復。但10日齡內哺乳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隨年齡的增長死亡率逐步下降。感染過本病的生豬可獲得一定時間的自動免疫抗體。
3、病豬和隱性帶毒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
4、消化道是主要傳染途徑,病豬排出糞便污染飼料、飲水和各種用具,可成為本病的傳染因素。
二、臨床癥狀
1、仔豬的典型癥狀是突然發生嘔吐,隨后迅速發生劇烈的腹瀉,呈黃色、淡綠色或灰白色水樣糞便,內含不消化的凝乳塊。病豬迅速脫水、精神沉郁、被毛粗亂,少吃或不吃、脫水消瘦,一般于2~5日齡內死亡,10日齡以內的仔豬死亡率高達50~100%,隨日齡的增加死亡率降低。
2、架子豬、育肥豬和成年公、母豬發病后癥狀較輕微,表現為食欲減少、不吃,有時可見嘔吐,拉黃綠色或褐色水樣稀便,并混有氣泡。一般于3~7天康復,死亡率不高。
3、哺乳母豬常因脫水導致泌乳減少或停止。妊娠母豬很少發生流產。
4、病豬體溫多數正常。初生仔豬感染本病死亡率達90%,10~20日齡仔豬死亡率10~30%。20kg以上生豬死亡率不高,很少因本病死亡,但如繼發感染大腸桿菌時,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
三、病理剖檢
病死豬尸體消瘦、脫水、胃粘摸充血,有時有出血點,小腸粘摸充血腸壁變薄無彈性,內含水樣稀便,腸系膜淋巴結腫脹。
四、診斷
1、根據發病的季節,多發生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
2、豬群發病突然,通常在數日內感染大多數豬只,不分豬只大小和性別都可發病。
3、主要癥狀是劇烈的嘔吐和腹瀉脫水,10日齡內仔豬發病后死亡率最高,且隨著日齡的增長死亡率逐漸下降。
4、結合病理剖檢。必要時可進行實驗室檢查。
五、防治措施 本病無特效的治療方法,應采取綜合防制措施。
1、加強飼管理,保持豬舍及用具的清潔衛生,定期消毒,注意仔豬的防寒保暖,供給全價飼料,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2、搞好疫苗接種,定期接種豬傳染性胃腸炎疫苗進行預防。
3、采用干擾療法:以雞新城疫Ⅰ系疫苗為干擾源注射,可明顯減輕癥狀。劑量:一瓶雞新城疫疫苗(按500羽份計)可注射15日齡的乳豬10頭。可注射15日齡以上至10kg仔豬6~8頭。15kg以上可注射4~5頭。
4、 在飲水中按比例添加20%可溶性病毒靈粉和口服補液鹽。在飼料中投服吸附劑腐植酸鈉、晶體酸鈉等配合抗菌素痢菌凈、諾氟沙星等。
5、新生乳豬給予飲用或靜注5%葡萄糖鹽水效果良好。出生3~5天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鐵和維生素E可明顯提高乳豬的抵抗力。
6、病情較嚴重的,可注射抗菌素金瀉康、痢茵凈、新奇等抗菌藥物防止繼發感染。也可適量注射阿托品、654~2等藥物減緩胃腸蠕動,緩解劇烈的嘔吐和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