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對養殖魚類的免疫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績,特別在草魚養殖方面,代表了我國水產疫苗的發展水平,目前已經有注射型疫苗、浸泡型疫苗取得生產批準文號,口服型疫苗也在實驗室階段完善中,目前尚無產品面市。
國內比較成熟的注射用水產疫苗產品是珠江水產研究研制的草魚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2010年12月獲得國家一類新獸藥證書(證書號:(2010)新獸藥證字51號),2011年3月獲得生產批準文號(獸藥生字(2011)190986021)。
該疫苗的特點是用量少、效價高、保護力強、免疫產生期快、免疫期長、使用安全方便,克服了組織苗(土法疫苗)效果不穩定和細胞滅活疫苗免疫期較短的缺點,主要應用于對草魚病毒性出血病(GCHV-892株)的免疫防病,使用濃度為10-2,注射劑量0.2毫升,免疫時效為1年。
一、注射免疫
在冬末春初,氣溫在10-20℃時放養草魚種期間適宜注射疫苗。夏季高溫魚病易發的時候不適宜注射疫苗。注射規格:通常3寸(10cm)以上的魚種,就可以注射疫苗。如在操作熟練的情況下,小規格魚種也可以注射疫苗,但注射的劑量要減少,且保證魚種體長在3cm以上。
1、注射免疫準備工作
注射免疫準備工作首先要選擇型號合適的連續注射器,使用時須用75%的酒精消毒或用開水煮沸15-20分鐘消毒。一般來說,規格在11朝-4寸的魚種一般選用4#注射針頭,規格在5寸以上的魚種一般選用5#注射針頭。若采用腹腔注射時,要防止扎針太深傷及魚體內臟,可在注射針頭上套一小截塑料管或剪短針頭,暴露出的針尖長度略長于魚體腹肌厚度。
由于魚類種苗大多對溶解氧等水質因子要求較高,抗應激能力較差,對環境脅迫敏感,免疫接種過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發生損傷魚類甚至導致死亡的意外,給疫苗接種操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因此按常規法取養殖池、塘、網箱水域水樣,檢測水質的鹽度、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等理化因子,并結合經驗性水色觀察,判斷水質質量,必要時做優勢藻類鏡檢分析,以確認是否存在有害藻類優勢種群。通常選擇在天氣晴朗、水溫適宜的早晨進行魚體免疫,在施行免疫前,首先要確認待免魚健康:通過詢問養殖業主了解待免魚的生長、攝食、有無病史與用藥史、周邊其他養殖尤其是與待免魚同類養殖的病史。抽樣鏡檢待免魚3-5尾,觀察體表、攝食是否正常;按常規方法鏡檢寄生蟲。免疫前1天,待免魚需停飼(餌)一天。
2、注射免疫操作
魚類注射免疫操作,如一般動物注射一般,將藥液配伍完畢,即可進行。1瓶500尾份“草魚出血病凍干苗”可配1瓶100ml“草魚爛鰓赤皮敗血三聯苗”或者1瓶100ml “魚嗜水氣、溫和氣單胞菌滅活二聯苗”.注射時,半斤以下魚種每條注射0.2 ml;半斤以上魚種每條注射0.3 ml.
注射的部位,魚類皮下注射操作難度較大,國內一般采用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肌肉注射一般采用背鰭基部,注射液量控制在每尾魚0.1-0.2毫升,與魚體呈30-40°的角度,向頭部方向進針。進針深度約為0.3厘米,根據魚體大小以不傷及脊椎骨為度。肌肉注射的疫苗一般為易吸收、無佐劑為宜,否則易形成腫塊,影響魚體正常代謝。腹腔注射,將針頭沿腹鰭內側基部斜向胸鰭方向進入,與魚體呈30-40°的角度,向頭部方向進針。
進針深度依魚的大小而定;有的地區習慣用胸腔注射,從胸鰭內側基部插入,不過個體小的不適用此法。如技術熟練,用腹腔注射或胸腔注射法,藥液不易漏出,比肌肉注射效果好。
整個操作過程要輕、快、穩,盡量減少魚體的損傷。嚴格按照疫苗產品使用說明的適用對象、免疫方式、劑量、注意事項等要求操作,在操作過程中要密切注意魚的穩定狀態,如出現異常,應及時采取早期安全防護處理。注射疫苗后最好用“魚菌清”(商品名)、“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消毒水體,預防細菌感染傷口。
此外,疫苗產品中的生物大分子在光照條件下易分解,因此在注射過程中需將疫苗瓶遮光放置,忌暴曬。疫苗一旦開瓶后,就要馬上使用,而且要當天用完。當天開瓶但沒用完的藥液、用完的瓶、紙箱、泡沫箱等廢棄物要做統一無害化處理,以免造成等污染環境。
3、注射免疫后管理
施行免疫時魚因在環境脅迫(擁擠脅迫、捕捉脅迫、提表損傷、疫苗的使用等)的作用下,機體抗病、抗逆能力受到一定的影響,必須加強日常養殖管理工作,檢測水質的理化因子,確保水質良好;觀察受免魚的攝食,投喂新鮮的飼料,在免疫后的頭1-2周內,每日投喂一次復合維生素,特別加強維生素C的添加。
二、浸泡免疫技術
浸泡免疫成為目前研究中魚類免疫接種最常用的免疫方法之一,并逐步向生產推廣。浸泡后效果可以通過添加佐劑等進一步提高,改進了接種方法,方便了生產操作,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小了操作對魚體的刺激,提高了生產效率,發揮了水產養殖特色。
目前適于浸泡已經獲得生產批準文號的水產疫苗為魚嗜水氣單胞菌敗血癥滅活疫苗【獸藥生字(2011)190986013】,該疫苗適用于對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的預防,目前該疫苗的推廣示范點遍布全國水產養殖重點區域,浸泡注射接種試驗魚相對保護率為62-66%,可以達到預期的有效保護。
1、苗種選擇和準備
浸泡免疫,同樣要保證水質和魚體健康,操作同注射免疫。而且各地因為水文、氣候、水質、魚種質量的不同,為了確保安全,在批量免疫處理前,特別是首次進行操作前,有必要對待免魚進行安全性測試。
隨機抽樣20-50尾魚進行試驗。浸泡免疫方式主要應用于規格約3-13cm魚苗,在疫苗產品說明書規定的疫苗使用濃度、魚苗密度和充氧等條件下,觀察在規定的浸泡時間內是否出現異常反應,還可以通過延長浸泡時間或提高疫苗使用濃度30-100%或加大10-50%魚苗密度等做法,以考驗魚體的高強度耐受性,這對批量免疫處理的安全防護措施的制定有更好的指導意義。
2、浸泡免疫操作
浸泡使用方便,尤其適用于魚苗、魚種等規模化使用,將該疫苗用清潔自來水稀釋100倍,每1L疫苗原液可分批浸泡魚種100公斤,浸泡15分鐘,同時用增氧泵增氧,即可達到實驗效果。目前在各地的使用情況來看,在使用過程中,如果添加佐劑或其它簡單易操作的輔助手段,效果提升很大。佐劑的使用要在相關技術人員指導下使用。
浸泡免疫減小了操作對魚體的刺激,因此注射后管理相對注射免疫相對簡單,注意保持常規養殖生產操作科學規范即可。
加強綜合防治:除了疫苗的特異性免疫防治外,在養殖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其他細菌和寄生蟲、病毒等病原性疾病及其他非病原性疾病,因此必須建立綜合防治管理意識,通過病原早期監控和水質、飼料的精心管理,以保障養殖全過程的安全。
養殖場應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和本場實際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技術要求嚴格執行,不能隨意改動其中的關鍵操作。有時不同疫苗之間可能存在相互干擾,因此對疫苗的聯合使用必須經過試驗驗證,兩種不能連用的疫苗要間隔1周以上接種。
三、疫苗免疫失敗的可能原因
操作過程也會出現免疫失敗,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要逐一分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魚體方面
魚體一定要保證健康,這一點尤為重要,當魚塘或網箱內的魚出現發病死亡,就不能注射疫苗(土法疫苗除外)。捕魚時發現氣壓低、魚塘缺氧、浮頭或水質惡化;或魚有爛鰓、干尾、爛鰭,體表、鰭條基部、吻端、鰓蓋、眼圈等部位充血,肛門紅腫、腹水等細菌或病毒感染癥狀的魚,以及有大量寄生蟲寄生的魚都不能注射疫苗(土法疫苗除外)。
2、病原方面
毒種地區差別和毒種變異。疫苗的優點在于它的針對性明確和預防性強,能特異性的作用于某病原,充分發揮動物機體獲得性的免疫保護機制;在發病季節前接種疫苗,機體可產生特異免疫記憶,在受到病原侵襲時快速防御機體免于特定病原感染,從而達到預防某個疫病的效果。如果病原發生變異或者不同,效果就要差很多。因此如淡水魚類細菌性敗血癥疫苗就不能用于預防草魚病毒性出血病,也因為疫苗產品的針對性。
3、產品方面
接種劑量不夠、免疫方式不正確(如用浸泡疫苗用作注射用)或者疫苗保存不當都可能導致免疫失敗。凍干疫苗需要放在冰箱冷凍層中(-10℃左右),嗜水氣單胞菌滅活疫苗等水劑型疫苗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層中(4-8℃)。更不能使用超過有效期的疫苗產品。
4、其他影響因素
如飼料種類及成分、水質條件等。惡劣的水質不適宜注射疫苗。惡劣的水質通常表現為水色呈藍綠、灰黃、黑褐、淡紅色甚至紅色、紫紅色、黑色等,而且水的透明度低。當塘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下(即魚塘缺氧),酸堿度在6.5以下(即偏酸)或8.5以上(即偏堿),銨(氨)氮0.68毫克/升以上(水溫30℃,酸堿度8)和1.32毫克/升以上(水溫20℃,酸堿度8),亞硝酸鹽0.15毫克/升以上。當出現上述惡劣的水質或其它有害物質達到危害魚類生存水環境時,都不能注射疫苗。
疫苗接種只是魚類疫病防控中的重要環節,一種疫苗并不能預防所有疾病,更不能解決水產養殖所有問題,疫苗是針對特定的病原發揮作用,而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發生的因素很多,涵蓋了宿主、病原、環境等單因子及其相互關聯的多因子。
因此要解決疫病問題,除了疫苗,還應考慮投入其它預防技術和產品,如通過免疫調節劑以提高抗病力,通過環境改良劑調節養殖過程中有害物質積累帶來的生態平衡變化。從更宏觀來看,解決病是一個綜合問題,還需延伸到抗病良種、適宜養殖模式、高效飼料等,即健康養殖技術體系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