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雞的飼養方式有三種,方式不同 密度也不同。
1、籠養近年來肉種雞籠養方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較早的籠養是群籠,每籠養2只公雞16只母雞。由于肉種雞體重大,行動欠靈活,在金屬底網上公母雞不能很好地配種,受精率偏低,產蛋后期更嚴重,因此實際生產中采用者甚少。而每籠養2只種母雞的單籠,采用人工授精,既提高了飼養密度,又獲得了較高而穩定的受精率,因而采用者日趨增多。
2、混合地面漏縫結構地面與墊料地面之比通常為6:4或2:l。舍內布局常是在中央部位鋪放墊料,靠墻兩側安裝木(竹)條地板,產蛋箱在木條地板的外緣,排向與舍的長軸垂直,一端架在木條地板的邊緣,一端懸吊在墊料地面的上方,這便于雞只進出產蛋箱,也減少占地面積。混合地面的優點是:種雞交配大多在墊料上,比較自然。在兩側木板或其他漏縫結構的地面上均勻安放飼槽與自流式飲水器(槽)。雞每天排糞大部分在采食時進行,落到漏縫地板下面,使墊料少積糞和少沾水。這類混合地面的受精率要高于全漏縫結構地面,飼養密度稍低一些,每平方米養種雞4.3只。
3、漏縫地板有木條、硬塑網或金屬網等漏縫地板,均高于地面約60厘米。金屬網地板需用大量金屬支撐材料,但地板仍難平整,因而配種受精率不理想。硬塑網地板平整,對雞腳很少傷害,也便于沖洗消毒,但成本較高。目前多采用木條或竹條的板條地板,地板造價低,但應注意刨光表面和棱角,以防扎傷雞爪而造成較高的趾瘤發生率。此類型每平方米可養5.2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