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白色念珠菌病,又叫消化道真菌病、鵝口瘡或霉菌性口炎、或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消化道真菌病,主要發生于雞或火雞。在許多地區的肉雞場,由于長期使用抗菌藥物作為防治疾病的飼料添加劑,使念珠菌的發病率有所增加,主要引起雞群零星死亡和嚴重的生長受阻,給肉雞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專家研究發現此病是一種免疫抑制病,其發生能抑制各種疫苗產生抗體,影響各種治療藥物發揮療效,導致了目前所出現的呼吸道病、腹瀉病難以治療,或者從臨床上看似禽流感、類似新城疫、類似法氏囊,但治療及用藥都不能達到理想效果的情況。
1、發病情況
本病可發生于多種禽類(雞、火雞、鴿、鵝、及鵪鶉),尤以雞、鴿和火雞常見,其次是鵝。在發病動物中,幼禽的易感性大于老齡禽。病原體隨著病禽的糞便和口腔分泌物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的環境、飼料和飲水;易感動物則由于攝入被污染的食物和飲水而感染,消化道黏膜的損傷也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本病也可以通過污染的蛋殼感染。惡劣的環境衛生及禽群過分擁擠,飼養管理不良等,均可誘發本病。
2、臨床表現
本病多感染2月齡以內的小雞,成雞感染較少。其癥狀多為全身消瘦,發育不良,生長受阻,倦怠無神,喜飲水,厭食飼料,絨毛稀少,皮膚干燥,嗉囊積食,觸膜松軟,稍加壓力即可見酸敗的口水流出。其口腔有酸臭味。嚴重病例呼吸急促、下痢、脫水衰竭而死。成雞也有感染,其癥狀表現為食欲不振、飲水多、嗉囊腫大松馳、雞冠變暗、羽毛松亂、逐漸消瘦、精神萎靡,從而繼發其他疾病而死亡。
病變多位于消化道,尤其是嗉囊,在黏膜的表面散布有薄層疏松的褐白色壞死物,并散布有白色、圓形隆起的潰瘍灶,表面往往剝脫。此種病變也可見于口腔、咽及食道,口腔黏膜上面的病變形成黃色、干酪樣的潰瘍狀斑塊。腺胃偶爾也受侵害,表面黏膜腫脹、出血,表面覆蓋一層黏膜性或壞死性滲出物,肌胃的角質層發生潰爛。心冠溝脂肪消失,心包液有大量白色尿酸鹽的沉淀物。
該病特征為軟嗉囊癥和酸臭氣味。剖檢可見口腔、食道有假膜,最突出的是嗉囊黏膜增厚、皺褶加深、附有多量的豆腐渣樣壞死物。
3、預防措施
本病的傳播途徑是由發霉變質的飼料、墊料或污染的飲水等在雞群中傳播,因此不能用霉變飼料與墊料,保持雞舍清潔、干燥、通風可有效防止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