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止外傷
在飼養期和出欄裝運過程中,雞體易受摩擦、碰撞、擠壓而造成傷殘,因此,要求飼養過程中要保持環境安靜,不驚擾雞群;地面墊料應松軟十燥;板條平坦、光滑,間隙不要過大;料、水槽分布合理,高度適中;雞舍不設置易造成挫傷的障礙物等。由于外傷主要是在雞出欄過程中造成的,所以有計劃地做好出欄的準備工作,捕捉前4-6小時 使雞吃光飼料,吊起或移出料槽及一切用具,飲水器在抓雞前撤除。為減少雞群騷動,最好在晚間或遮光條件下用圍欄圈雞捕捉,抓雞、人籠、搬運、裝卸過程中動作要輕,途中運輸平穩,以防擠壓和碰傷。
2、減少腹水癥
腹水癥是困擾肉雞業最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其發生與環境條件、飼養管理、遺傳、營養及某些藥物的長期使用等因素有關。控制肉雞腹水癥發生的措施如下:
①改善環境條件,特別是密度大的情況下,應充分注意雞舍的通風換氣。
②適當降低前期料的蛋白質和能量水平,防止飼料中缺硒和維生素E 。
③發現輕度腹水癥時,應在飼料中補充維生素C ,用量是0.05% , 以控制腹水癥的發展。
3、控制胸囊腫
胸囊腫就是肉雞胸部皮下發生的局部炎癥,是肉仔雞常見的疾病。它不傳染也不影響生長,但影響屠體的商品價值和等級。應該針對產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①加強墊料管理,使墊草干燥、松軟,及時更換粘結、潮濕的墊草,保持墊草應有的厚度,避免雞體直接與地面接觸。
②減少肉仔雞臥地的時間。肉仔雞一天當中有68%-72%的時間處于臥伏狀態,臥伏時體重的60%左右由胸部支撐,胸部受壓時間長,壓力大,胸部羽毛又長得晚,故易造成胸囊腫。應采取少喂多餐的辦法,促使雞站起來吃食、活動。
③盡量不采用金屬網面籠養。若采用鐵網平養或籠養時,應加一層彈性塑料網。
4、減少弱小個體
肉仔雞飼養過程中往往有少數個體發育遲緩,體小瘦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遺傳因素,但絕大部分為飼養過程形成的病、弱、殘、次雞,如開食過遲、飼養密度過大、病原感染或發病等導致。
首先要抓好種雞質量和孵化環節,提高雞苗的質量。
第二,抓好開食環節,做好弱小雛雞的護理和單獨飼喂工作。
第三,要提供足夠的飼養面積和采食槽位,使雞只均勻采食,保持群體發育整齊。因為群飼有生存竟爭現象,如出現搶食、強欺弱等一旦雞群生長不勻時,要按個體大小、體質強弱進行分群飼養。
第四,要減少雞群發病,如肉雞墊料、平養易發生球蟲病,會損傷其腸道勃膜,影響營養吸收,嚴重阻礙其生長和飼料利用。另外,在飼養中應及時挑出發育障礙綜合征和侏儒個體,對無飼養價值的要及早淘汰。
5、預防腿部疾病
隨著肉用仔雞生產性能的提高,腿部疾病也愈來愈嚴重,引起腿病的原因,除肉用仔雞的周增重較快,打破了體組織發育的原有平衡性之外,其他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可分為四類:
① 遺傳性腿病,如脛骨軟骨發育異常、脊椎滑脫癥等;
② 感染性腿病,如化膿性關節炎、雞腦脊髓炎、病毒性鍵鞘炎等;
③ 營養性腿病,如脫腿癥、軟骨癥、BZ 缺乏癥等;
④ 管理性腿病,如風濕性和外傷性腿病等。預防肉雞腿部疾病,針對病因采取相應措施:完善防疫保健措施,杜絕感染性腿病。確保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的合理供給,避免因缺乏鈣、磷而引起的軟腳病,以及因缺乏錳、鋅、膽堿、尼克酸、葉酸、生物素、維生素B6 等所引起的脫腿癥和因缺乏維生素BZ 而引起的蜷趾病。加強管理,確保肉仔雞合理的生活環境,避免因墊草濕度過大、脫溫過早以及抓雞不當而造成的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