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養豬,尤其是現代工廠化養豬的生產效果,既取決于豬本身的健康狀況,遺傳性能和生產水平,又取決于飼喂飼料的數量和質量,同時也取決于豬所處的生存和生產環境。然而環境這一重要因素常被養殖者所忽視,以致養豬出現寡產、多耗、低效的態勢,產品也因質量問題而難以入市。那么,如何扭轉這種局面呢? |
1、溫度 實踐證明,當環境溫度適宜時,豬最容易保持體溫正常,飼料的利用也最為經濟,生產性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各類豬對環境要求的適溫,除仔豬生后1~3日保持30~32℃,4~7日齡需要28~30℃、15~30日齡可減為23~25℃,斷奶仔豬則要21~22℃外,克郎豬和大豬可用公式來計算,即T(℃)=-O.06×M+26。式中,T代表所需環境溫度,M代表豬的體重。若照公式算來,1頭80公斤重的肥豬,要求適溫為21.2℃。
2、濕度 即空氣的潮濕程度。濕度過大或過小,豬抵抗力減弱,體衰,易得皮膚病和呼吸道病,對生長發育和產仔都不利。一般要求密閉式無采暖設備的豬舍,公豬、母豬、幼豬適宜的相對濕度為65%~75%,肥育豬為75%~80%;有采暖設備的相應降低5%~8%。舍內濕度可用濕度計進行客觀測定。
3、氣流 指的是舍內空氣的流動,其流動量與流動速度對豬的生存和生產都有直接影響。在熱天,它有利于豬體散溫;冷天,它增強了肌體散熱,加重了寒冷對豬的威脅,增加能量消耗,使生產力下降。故舍內氣流速度以0.1米/秒~0.2米/秒為宜。據此,夏天應充分進行對流通風(賊風除外),如打開豬舍窗戶或使用排風扇等,以加速豬體散熱。冬天在寒冷的氣溫條件下,既使密閉式豬舍也應保持相當的氣流,以使舍內的溫度、濕度與空氣的化學組成均勻一致,還有利于將污濁的氣體排出舍外。
4、有害氣體 豬的呼吸、排泄以及排泄物的腐化分解,不僅使舍內空氣中的氧分減少,二氧分碳增加,而且產生了氨氣、硫化氫、甲烷等有毒有害氣體,對豬的健康和生產都有極其不利的影響。故從科學角度出發,要求舍內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得超過1500ppm(即0.15%),氨氣含量最高限為26ppm(即0.0026%),硫化氫含量不得超過10ppm(即0.001%)。此外,舍內的灰塵和微生物落在豬體和飼料上也是一大危害。故加強衛生與消毒工作應為養豬生產的日常程序。
5、噪聲 舍外傳人的、舍內機械產生的種種噪聲,還有豬自身產生的噪聲,對豬的休息、采食、增重等環節都有不良影響。所以對豬而言,也要求環境內的噪聲不得超過85分貝。現代工廠化養豬應選用噪聲小的機械設備或帶有消聲器。有條件的話,在豬舍內放輕音樂更好。
6、圈養密度 經濟合理的飼養密度,不但可以降低養殖成本,還可以減少豬只引發惡癖,如隨地排便、咬尾咬耳等問題的發生,保證衛生安全。合理的密度要求是:35~50公斤重的豬,每頭允許占床面O.45平方米;51~90公斤的0.8平方米。此外,在運輸過程中,要在氣溫較低,密度稍小的情況下進行。
結論 在了解了豬對飼養環境的基本生理要求與該提供或創造的相應要素之后,就該從場址選擇、場內布局、豬舍建設、飼養管理、衛生防疫、環境綠化、污水處理等方方面面加以認真落實。只有采取綜合性的科學措施,方可不斷提高養殖水平,取得應有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