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食道口線蟲?。簭慕Y腸漿粘膜剝下的幼蟲
概 述
豬食道口線蟲病(Oesophagostomosis)是由食道口屬線蟲寄生于豬結腸內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本蟲的幼蟲能在腸壁上形成結節,故又稱結節蟲病。本病分布于全世界和我國各地,一般致病力不強,嚴重感染時可引起結腸炎,從而影響腸衣的制作而蒙受經濟損失。
病 原
食道口屬線蟲(Oesophagostomum),口囊呈小而淺的圓筒形,其外周為一顯著的口領。前部的表皮常膨大形成頭囊。雄蟲交合傘發達,有1對等長的交合刺。雌蟲陰門位于肛門前方附近,排卵器發達,呈腎形。蟲卵大。豬的食道口線蟲有下列3種:(1)有齒食道口線蟲; (2)長尾食道口線蟲;(3)短尾食道口線蟲。
成蟲在大腸中產卵,卵隨糞便排出體外,經24~48h孵出幼蟲,再經3~6天發育為第三期幼蟲(感染性幼蟲),豬在吃食或飲水時吞進感染性幼蟲后,幼蟲即在大腸黏膜下形成結節并蛻皮,經6~10天后,第四期幼蟲返回腸腔,再蛻一次皮即發育為成蟲,感染后1~2個月發育為成蟲。
豬食道口線蟲?。航Y腸表面有黃色結節
豬食道口線蟲?。寒斬i在進食或引水時將感染期幼蟲食入,幼蟲在大腸內鉆入腸壁,形成結節
流行病學
感染性幼蟲可以越冬。蟲卵和幼蟲對干燥和高溫的耐受性較差,在60℃高溫下蟲卵迅速死亡。潮濕的環境有利于蟲卵和幼蟲的發育和存活。放牧豬在清晨、雨后或多霧時易遭受感染;潮濕和不勤換墊草的舍飼豬,感染也較多。
臨床癥狀
幼蟲對大腸壁的機械刺激和毒素作用,造成腸壁上形成粟粒狀的結節。初次感染很少發生結節,但經3~4次感染后,由于宿主產生了組織的免疫反應,腸壁上產生大量結節。結節破裂后形成潰瘍,造成頑固性的腸炎。如結節在漿膜面破裂,可引起腹膜炎。患豬表現腹部疼痛、不食、拉稀、日見消瘦和貧血。
成蟲致病只有在高度感染時才會出現。由于蟲體對腸壁的機械損傷和毒素作用,引起漸進性貧血和虛弱,嚴重時可引起死亡。
病理變化
幼蟲對大腸壁的機械刺激和毒素作用,造成腸壁上形成粟粒狀的結節。初次感染很少發生結節,但經3~4次感染后,由于宿主產生了組織的免疫反應,腸壁上產生大量結節。結節破裂后形成潰瘍,造成頑固性的腸炎。如結節在漿膜面破裂,可引起腹膜炎?;钾i表現腹部疼痛、不食、拉稀、日見消瘦和貧血。
成蟲致病只有在高度感染時才會出現。由于蟲體對腸壁的機械損傷和毒素作用,引起漸進性貧血和虛弱,嚴重時可引起死亡。
診斷鑒別
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有無蟲卵。蟲卵呈橢圓形,卵殼薄,內有胚胎。食道口線蟲蟲卵常與紅色豬圓線蟲蟲卵相混淆,需采用糞便培養至第三期幼蟲后方可鑒別。食道口線蟲幼蟲短而粗,長約600μm,尾鞘長;紅色豬圓線蟲幼蟲細而長,長約800μm,尾鞘短。
豬病防治措施
(一)治療 可用下列藥物驅蟲:
(1)敵百蟲 每千克體重0.1g,拌入飼料中喂服。
(2)丙硫咪唑 每千克體重l0mg,拌人飼料中喂服。
(3)左咪唑 每千克體重8mg,拌人飼料中喂服。
(4)噻嘧啶 每千克體重30~40mg,拌入飼料中喂服。
(5)氟苯咪唑 每千克體重5mg,拌入飼料中喂服,或以每噸飼料30g混飼,連用5天。
(6)阿維菌素 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注射或喂服。
(7)伊維菌素 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注射或喂服。
(8)多拉菌素 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或肌肉注射。
(二)預防 著重于搞好豬舍和運動場的清潔衛生;及時清除糞便,并進行堆集發酵;保持飲水和飼料清潔,以免蟲卵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