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暴雨交替天氣,極易引發水產養殖病害。省海洋與漁業廳近日發布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提醒廣大水產養殖戶采取防控措施,預防病害蔓延,避免、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海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專家稱,高溫使生物體代謝旺盛,水中有毒有害物質氨氮、亞硝酸鹽增多;降雨導致養殖水體PH值降低,使生物體的抗應激和抗病力下降,極易使生物體發生細菌病。
專家分析稱,7月份有可能發生以下水產養殖病害:羅非魚發生疾病主要為鏈球菌病、愛德華氏菌病;南美白對蝦可能時有發生紅腿病和白體、紅體等耗底癥;石斑魚可能發生流行性潰瘍病和鏈球菌病;藻類可能出現腐爛病。
專家建議,廣大養殖戶要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
一是加強水質管理。池塘養殖要保持水體透明度大于25厘米,水體透明度如低于25厘米,應及時換水、每次換水10%-20%,換水后使用二氧化氯、碘制劑等藥品嚴格消毒。經常監測養殖水質理化因子PH、溶解氧、氨氮和亞硝酸鹽,每20天消一次毒,多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理水質。平時注意增氧,確保養殖水體有充足的溶解氧。
二是科學投喂,保證餌料新鮮無害,定期消毒投料臺。降低投餌量,避免高溫季節生物體攝食過飽。每10天左右拌料投喂維生素C、E和免疫多糖,增強養殖動物抗病能力,預防疾病發生。
三是加強日常管理。堅持每天巡塘1次以上,注意觀察水質和養殖對象的活動與攝食情況,及時發現容易發病的各種不良環境,盡早采取防范措施。
四是加強疾病監測,日常巡查時應注意觀察養殖動物的活動、攝食等情況,對離群獨游、游泳失衡、攝食不正常、體色反常或病灶等情況及時處理。發現死魚要及時處理,防止病害擴散蔓延,避免死亡動植物腐爛對水環境造成壓力,而且應及時采集病樣送到所在地區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中心)實驗室檢測,并根據實驗室檢測結果和建議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