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飼養100頭以下的小型豬場,大多是養殖戶自己飼養,沒有專門的獸醫,在豬場疫病防控上往往經驗不足,顧此失彼,造成損失。為此,堅持“重在預防、堅持消毒、及時治療、放棄治療”十六字綜合防治方針,做好小型規模豬場的疫控工作,有效控制養殖成本,建立疫病綜合防治機制,保障小型豬場清凈無疫,則是目前眾多小型豬場提高養殖效益的根本所在。
重在預防
“預防為主,防重于治”,這句老生常談確有它常談的意義。如果一個豬場發生了疫病,讓其徹底消除此病的幾率是很小的,隨著治療、消毒等費用的增加,投入成本就會不斷地增大。因此,應盡可能地把疫病阻斷在圍墻外,或是在發生之前就提前預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環境預防。養豬場環境條件是決定養豬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必須高度重視養豬場的環境。
首先是豬場的選址要合理。應建在背風、向陽、地勢高且干燥、開闊的地方,忌低洼潮濕之地。應遠離其他養殖場,或是有污染的工廠等。應棄舊建新場,保證水源干凈充足。最好有天然的保護屏障,自然阻隔與外界的聯系。
其次是豬場的布局要合理。母豬舍、育成舍應在上風向,隔離舍和處理室應在下風向。糞污處理宜在下風向,要用沼氣池或生物鏈對養殖廢物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糞污處理通道與飼養通道分開。豬舍間距至少在5米以上,可以綠化隔離。糞便發酵池應建在院墻外。為防止滋生蚊蠅,場內不要留大水池,地勢盡量保持平整,排污溝要加蓋水泥蓋板。
營養預防。加強營養,是疾病防治的基礎。所謂“營養”,就是指飼料的安全、優質、高效,達到高投入、高產出。養豬要防病,不能只靠疫苗和藥物,關鍵是提高豬自身的抵抗力,只有增強豬的營養,才能有效提高豬的自身抗病力。要求飼料質量安全、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的配比必須符合豬只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同時飼料保存得當,無霉爛、變質等。
疫苗預防。由于規模化、工廠化養殖和品種改良推廣,導致豬只攜帶病源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因此,用疫苗預防疾病,不得不進行。但是,免疫應有制度、有計劃,不可隨意進行,不可盲目實施。制定免疫制度時,既要充分考慮品種特點、疫苗特性,又要結合本地疫情和本場實際,選擇最合適有效的免疫途徑,選擇最可靠的免疫程序,選擇最安全的免疫劑量。對新場,應考慮豬只原場發病種類;舊場,要結合歷史發病情況,制定切實可行且有效的免疫程序,確定免疫劑量。如果有條件,可以對某些疾病做抗體監測。制定免疫程序時,必須包括疫苗的種類、用量、用法、被接種豬的日齡、次數、間隔時間等。免疫接種時,還應確保疫苗質量,同時操作必須規范,由專職技術員操作,以免劑量不夠或過多,或是產生漏免等,達不到免疫效果。
藥物預防。根據不同的季節氣候、豬只不同的生理階段和疾病流行期等,可以采取簡單的藥物投放預防。如高溫天氣,投放一些預防中暑的中成藥;引進豬只,投放土霉素片等。
豬場潛伏有某種疾病,針對病情,在未發病或已有個別發病時,全群投藥,有效控制發病范圍。堅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