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癥狀
精神沉郁,食欲減少或廢絕,羽毛松亂,消瘦、閉眼、嗜睡、站立不穩或步態蹣跚,排灰白色或黃綠色稀糞,有的雛鵝鼻腔有漿液性分泌物流出,搖頭,后期共濟失調,頸部扭轉、抽搐,發病后1~2d死亡。
二、剖檢變化
剖檢15只雛鵝,肝臟腫大、表面有點狀出血或出血斑(12/5),膽囊膨大,充滿暗綠色膽汁(8/5);脾腫大,有出血點(13/5);心包腔內有淡黃色液體(8/5);心內膜和心外膜有出血點(10/15);腎腫大,出血(9/15);卵黃吸收不全(5/5);有的發生臍炎(4/5);整個腸道腫脹,尤其是小腸呈急性,卡他性和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特征性的病變在小腸中段和后段,整個腸粘膜壞死脫落,與凝固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形成拴子或包裹在腸內容物表面的假膜堵塞腸腔,靠近卵黃與回盲部的腸段膨大,質地堅實,長約2~3cm,狀如香腸,剖開拴子的外層為灰白色或灰黃色,中心為深褐色干燥的腸內容物(8/5)。
三、實驗室診斷
1.取病死雛鵝的肝、脾、心血等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革蘭氏陽性,單個成對或短鏈的球菌。
2.無菌采取肝、脾等病料,接種在血液瓊脂平板培養基上,置37℃,叵溫24h長出灰白色、光滑透明的β型溶血的細小菌落。
3.生化試驗:能分解葡萄糖、蔗糖、甘露醇,產酸不產氣,能產生硫化氫,不產生靛基質。
4.將肝、脾等病料組織磨碎后,加生理鹽水稀釋成1∶10乳劑,接種于健康小白鼠3只,每只皮下注射0.3ml,24h內死亡,剖檢病死鼠分離出單個、成對或短鏈的革蘭氏陽性球菌,生化試驗同上述結果一致。
5.將分離的菌株做藥敏試驗,對阿莫西林,林可霉素高敏,對氨卡青霉素,恩諾沙星中敏,對鏈霉素,慶大霉素不敏感。
根據臨床癥狀,剖檢變化確診為小鵝瘟與鏈球菌混合感染。
四、治療
立即隔離病鵝,對死亡雛鵝全部深埋,鵝舍及用具用2%燒堿、3%來蘇兒徹底消毒,對出現癥狀的雛鵝,每只皮下注射抗小鵝血清1m1,未出現癥狀的注射0.5ml。全群飲服阿莫西林粉、VC、VB、速補14,同時加強飼養管理,改善衛生條件,半月后鵝群恢復正常。
1.外地購入、鵝舍衛生條件差,密度較大(35只/m2)鵝體自身抵抗力下降是引發小鵝瘟與鏈球菌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
2.雛鵝日齡小(3日齡),癥狀較重,致使發病率(83.3%)和死亡(53.3%)都較高。
3.從外地購進鵝苗時,應詳細了解情況,確定母鵝接種過疫苗,孵化過程嚴格消毒,無小鵝瘟的雛鵝才能購進。
4.應加強飼養管理,根據自身條件合理購進鵝苗,保持鵝舍清潔衛生,及時更換墊料,減少應激因素,同時采取綜合性防制措施,選擇敏感藥物,才能控制疫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