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視仔豬球蟲病的防治
球蟲病是由艾美耳球蟲和等孢球蟲寄生于哺乳期及剛斷奶豬腸上皮細胞內的一種原蟲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患病仔豬以嚴重腹瀉、脫水和迅速死亡為主要特征。成年豬和種豬為隱性感染。有的文獻把該病稱做“10日齡腹瀉”。該病主要是由于接觸分娩舍地板、器具上殘留的球蟲卵囊而感染,母豬糞便中的卵囊也可能引起仔豬發病。近年來,豬球蟲在豬場流行較為廣泛,給養豬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但很多養殖場并沒有對該病引起足夠的重視,現將筆者2011年接診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某養豬專業戶發生一起仔豬球蟲病的診治情況報告,希望引起同仁對該病的重視。
一、病例檔案
發病時間:2011年5月14日發病日齡:8日齡的仔豬發病地點: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發病情況:病豬表現為腹瀉、脫水,當地獸醫用環丙沙星、頭孢菌素等藥物進行治療,無明顯效果,發病率為90%,死亡率為5%。經調查發現豬舍陰暗潮濕,糞便處理不及時,豬只密度較大,較擁擠。
二、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
該病主要發生在7~15日齡的哺乳仔豬,發病初期,僅發現少數仔豬腹瀉,排黃色、黃白色或棕褐色糞便,以黃色糞便為主,個別患豬糞便中混有粘液和血液,呈奶油狀、粥樣或水樣,身上粘滿液狀糞便,仔豬逐漸消瘦,被毛粗亂、皮膚蒼白。隨著病程的發展,有的病豬出現大便失禁,頻頻排出帶血的稀糞,有惡臭味并污染豬體的后軀,肛門周邊紅腫,并有努責現象。生長速度下降,同一窩仔豬生長發育不均勻。腹瀉一般可持續3~8 天,發病率50%~70%。部分仔豬能自行康復,成為帶蟲者,可持續排出球蟲卵囊,成為傳播本病的傳染源。下痢特別嚴重時,仔豬就會出現脫水,甚至引起死亡。仔豬感染球蟲病后,如果同時有其它病原體如腸毒素性大腸桿菌,輪狀病毒、冠狀病毒等感染,可能加劇臨床癥狀。筆者共剖檢了6頭病死豬,主要病變見于空腸、回腸、盲腸、結腸,100%病死豬可見黏膜出現不同程度的充血壞死,內容物稀薄,混有血液和黏液,呈暗紅色,酸臭,空腸和回腸黏膜腫脹,呈壞死性纖維素性炎癥,腸系膜水腫或充血。腸系膜淋巴結腫脹。肛門多松弛,2頭病死豬可見肺成大葉性肺炎,暗紅色。
三、實驗室診斷
(一)細菌學檢查無菌采取病豬的心肝脾肺觸片,進行革蘭氏染色后鏡檢,未見細菌。
(二)糞便檢查法采用飽和鹽水漂浮法,取病變部位腸內容物或新鮮糞便約10~20克,加入50毫升飽和食鹽水中,攪拌后靜置10分鐘,取上清液滴在載玻片上,在100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到許多圓形的球蟲卵囊。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糞便。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為仔豬等孢子蟲病引起的腹瀉。
四、治療與防治
首先要將發病仔豬脫離病源環境;其次用德國拜耳的百球清5%(托曲珠利)口服1毫升,1天1次,連用7天,用藥7天后除了兩頭的重病豬外,其余的均恢復正常。搞好豬舍環境衛生是減少豬球蟲病發生的最好方法。產房要采取全進全出的生產模式,每批豬只進入產房前,必須嚴格對產房、產床消毒,最好是在清洗干凈后再用火焰消毒產床,這樣對殺滅球蟲病原體有顯著的效果。注意定期給母豬驅蟲,要及時清除母豬的糞便,豬舍的墊草等污物,盡量減少仔豬接觸母豬糞便的機會,減少仔豬的寄養,避免交叉感染,保持飼料、飲水潔凈,消滅中間宿主,減少寄生蟲繁殖的機會,從而減少球蟲病的發生。
五、小結
仔豬球蟲病是一種呈世界性分布的寄生性原蟲病,在任何養豬場中均可能發生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主要傳染源是病豬、帶蟲豬和污染的場地,因此預防本病時應采取隔離-治療-消毒的綜合措施。成年豬多成帶蟲者,因此,在母豬分娩前兩個月,應該給其驅蟲,糞便即時清除、發酵、消毒,墊草更換,環境消毒,使母豬在清潔的狀態下進行生產。如發現病豬,應即時隔離,積極治療。對本病流行的地區,應定期驅蟲,并對豬只排出的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糞便對飼料、飲水和環境的污染;對環境應定期用3%~5%的熱堿水消毒地面、圈舍、飼槽、飲水槽和用具等。可以有效防止豬球蟲病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