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肉雞“腺胃炎”指發生于商品肉雞的以臨床采食量降低、消化不良,剖檢主要病變為肌胃角質層靡爛、腺胃腫大為特征的疾病。
一.臨床表現
發病雞群常常在7天后出現明顯的癥狀,病雞表現相同,但發病嚴重程度差異很大,如控制不當,隨著日齡的增加,病情會越來越重;雞群發病與雞苗來源、飼料來源、搖種疫苗來源沒有因果關系;一個雞場可連續幾批雞發病;飼養管理不當,特別是高溫高濕或低溫均會加重病情。
二、剖檢病變及諺斷
典型病變是病雞消瘦、腺胃腫大,腺胃壁增厚,腺胃乳頭出血,肌胃角質層靡爛、潰瘍。臨床明顯發病時根據臨床表現和剖檢病變可以做出診斷.臨床發病不明顯時可根據肌胃病變盡早判斷。
三、發病原因分析
(一)是否具有傳染性?
該病的發病區域性強,有明顯的季節性,說明可能是傳染病;
該病與雞苗來源沒有明顯關系,說明非垂直傳播疾病,但存在孵化場感染的可能;
該病與飼料來源沒有明顯關系,說明不能確認發病由飼料品質引起,但飼料中霉菌毒素超標、含有某些致病微生物可能引起發病;
在接種疫苗來源相同的情況下,僅部分雞群發病,說明與疫苗無關;
肌胃內容物渾濁,說明可能存在大量細菌;
采用肌胃、腺胃組織處理后接種商品肉雞可復制出病例,說明發病雞的肌胃、腺胃及內容物中含有致病因子。
1將腺胃、肌胃內容物飼喂1天商品肉雞
病料:15天病雞的肌胃及腺胃。
病料處理方法:將病雞的肌胃、腺胃(含內容物)用研磨器研摩后,按l.8加自來水,然后紗布過濾取濾液。
驗方法及結果:試驗組使用肌胃、腺胃內容物的濾液0.5毫升滴口,對照組不采取任何措施。
7天稱重,試驗組的平均體重足88克(65%),對照組平均體重為l35克(100%)。
7天剖檢可見,試驗組8/12肌胃角質屠糜爛,其中2只嚴重糜爛,對照組1/13腺胃黏膜腫脹、出血。
7天胃觸片鏡檢,3/3大量G短小桿菌,對照組細菌數量顯著少于試驗組。
病料接種1日齡的商品雛雞,可以復制出比現場發病更為嚴重的病例。
2病料加抗菌藥物復制病例試驗
l組為病料組.將病料研磨后用上清液滴口飲水,不使用藥物,2組(病料+藥物)病料研磨上清+氨芐西林、鏈霉素處理,滴口,使用殺菌先鋒飲水4天;3組(召回CT1飼料組),喂召回的CT1飼料,不使用藥物;4組(CT2飼料組)為CT2飼料,不使用藥物。
7天后平均體重(與對照組比).1組為60克(48%).2組為110克(89%).3組為117克(94%),4組為124克;11天的平均體重(與對照組比)1組為81(46%),2組為159克(91%),3組為134克(77%).4組為175克(100%)。
腺胃潰瘍比例.1組為9/11.2組為12/7,3組為14/14,4組為4/15。
由上述試驗可見,抗菌藥物對該病有效果,而且該病具有傳染性。
(二)致病原是什么?
大量的病雞胃觸片細菌鏡檢.視野中均可見大帚的G+短小桿菌.與直接接種病荊柑比,病料經加抗菌藥物處理后接種雛雞町顯著改善雛雞的增重速度,說明細菌為重要的致病因素,并且可以排除霉菌毒素為該病的主要致病原。
由于尚未采用分離到的單一細菌復制出病例.因此,還不能確定細菌為該病的主要致病原。
臨床上,采用抗菌藥物預防發病早期(一般加健胃中藥)治療具有明顯效果.進步說明細菌為重要的致病因素;
通過ELIsA方法檢測發現,雞群與正常雞群出欄前血清REo病毒抗體無顯著差異。
四、預防與控制
本地區剛有發病時,主要采用健胃消食的中藥治療(選用數個廠冢的藥物,篩選出了1-2種臨床療效明顯的藥物)。實驗室相關試驗結束后.主要采取了以下綜合預防控制措施:
空舍期做好沖洗消毒工作,盡量減少舍內及場區潛在的病原;
日常做好隔離消毒等生物安全工作;
抗菌藥物預防.1~4天.7~10天兩次使用對G+菌敏感性好的藥物.如上批雞自發病,雛雞到場后,先引用抗菌藥,再供料,
平時注意剖檢淘汰雞.如發現發病征兆,馬上投抗菌藥+健胃中藥治療.
因飼養管理不當可加重病情,要盡量按飼養管理規范給雞群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
青島正大商品肉雞(自養與合同養雞)2009年大規模發病后,經采取以上措施,近兩年沒有嚴重病例發生.
由上述內容可見,做好做細各項生物安全措施和良好的飼養管理是保證雞群健康的首要工作。肉雞生產上,對于商品肉雞的“腺胃炎”或“肌胃角質膜炎”,在當前發病原因尚未明了的情況下,采用以控制細菌感染為主的預防控制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發病或降低發病引起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