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種類寧多勿少。
許多養殖場(戶)誤認為藥物品種多比少好,這樣雞群發病后某種藥不起作用,還有其他藥起作用。因此,平時就在飼料、飲水中添加2-3種藥物,一旦發病,又在飼料中增加數種抗菌藥,結果導致某些藥物產生拮抗作用,不僅浪費了藥物,增加飼養成本,而且療效降低,起不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劑量大比小好。
有的養殖戶防疫意識淡薄,平時不重視雞群的飼養管理和疫病控制。一旦發病,不管什么疾病,就擅自在飲水、飼料中添加大劑量的抗菌藥物,誤認為劑量越大,見效越快,效果越好。有時超出正常劑量的2-3倍,甚至10倍。這樣做不僅達不到治療目的,反而導致藥物中毒,造成更大的損失。切記藥品在治療量內是藥品,超出治療量就會變成毒品。
人用藥比獸藥強,進口藥比國產藥好。
農戶中普遍有一種錯誤的認識,這就是國產藥物質量不如進口藥物好,人用藥物比獸用藥物強,價格高的比價格低的療效好。事實證明很多藥品中,國產藥的質量并不亞于進口藥,而進口藥在價格上則普遍高于國產藥。在藥物選擇方面,最關鍵的是對癥下藥。首先考慮所用藥物對所發疾病是否有效,其次還要考慮價格和投藥途徑。至于國產藥和進口藥,以及人用藥與獸用藥的差別,只是人的感覺誤區。比如雞群如果發生的是某種病毒病,再高級的進口人用抗生素也是無濟于事的,離開對癥用藥這一條,任何盲目用藥都是勞民傷財。
療程長短不當。
任何一種疾病從發病到治愈都有一個過程,治療時也要講究療程。有的農戶一見到雞群精神狀況稍有好轉,病情稍有所控制,便誤認為病已治好,立即停止用藥。這樣造成的后果是病情出現反復,不得不又一次大量用藥,使細菌產生抗藥性,更難治療。還有的農戶恰好相反,在一個療程治愈的疾病,不惜代價,又用一、二個療程,同樣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加大成本。正確的方法應在病情控制之后及群體表現正常情況下,適當延長用藥1-2天,以達到鞏固療效的目的。個別生病,全群投藥,病雞吃藥少,健雞吃藥多。目前養雞多是規模化飼養,育雛、育成多平養,產蛋雞籠養。當見有一、二只發病或死亡時,不問病情,不采取隔離措施,動輒全群投藥,導致少數雞發病,全群雞吃藥。不僅白白浪費了藥物,而且群體中發病雞由于食欲不好,吃不到藥物,而健康雞卻吃藥過多,導致健康雞藥物中毒,造成新的損失。因此,一旦雞群發病要在弄清病因的前提下,迅速隔離發病雞,采取不同劑量分別治療發病雞只,預防健康雞。
用藥劑量上的誤差。
這是最易被忽視的問題,現在很多獸藥都推薦按用料量加藥,如某種抗生素推薦用量為每100公斤飼料加50克,該群雞正常時每天耗料300公斤,則應加150克藥物。當雞群發病后,因采食量下降,耗料量僅200公斤,這樣服藥量只有100克,達不到用藥濃度,很難起到治療作用。較為科學的用藥劑量應按體重或每天采食量添加藥物。用戶在用藥時還應認真閱讀說明書,注意藥物的實際含量。如喹乙醇既有98%的純粉,也有5%的預混劑,如果不注意將兩種藥物用反了,要么不起作用,要么造成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