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控制通風對雞群的影響
在密閉式雞舍中控制通風,是解決低溫下空氣質量與環(huán)境溫度之間矛盾,常溫下不同溫度變化中與之相適應的氣流速度,高溫下的熱積累以及空氣中有害氣體、微生物塵埃和濕度積累的有效途徑;在溫度、濕度、有害氣體、氣流速度等生物量相互矛盾地交織于一起的雞舍環(huán)境中,進行通風的有效控制,是建立雞群優(yōu)良生存環(huán)境的必然選擇。
要排出舍內水分,降低舍內有害氣體含量和舍內溫度,唯一的途徑是增加舍內空氣的流通量,其空氣流通量的大小由氣流速度(風速)來決定。所以,為保證雞舍內空氣新鮮,必須要有一定的氣流速度,氣流速度直接影響雞體的散熱功能和空氣質量。試驗證明,在氣溫21℃~25℃,氣流自0.1m/s增加到2.5m/s時,可使雛雞增重提高38%;當氣溫為32.7℃,相對濕度47%~62%。風速由1.1m/s提高到1.6m/s時,雞群產蛋率提高1.3%~18.5%。因此,夏季應提高雞舍氣流速度,加大換氣量;冬季則相反,在氣溫2.4℃的雞舍內,氣流由0.25m/s提高到0.5m/s時,產蛋率由77%下降到65%,平均蛋重由65g下降到62g,料蛋比由2.5增加到2.9。這就要求,冬季應協調好通風與保溫的關系,既要保持一定的氣流速度和通風量,用以排出舍內的污濁空氣,降低濕度和有害氣體濃度,又要防止雞群因低溫應激而影響生產成績。
冬季雞舍內氣流速度一般以0.1~O.2m/s為宜,不宜超過0.3m/s,切不可為單純保溫,停止通風換氣;夏季舍內氣流速度應保持在2.5m/s左右,開放式雞舍以1~1.5m/s較為理想。根據動物生理機制,在高溫時,氣流散熱(有感散熱)將會降低,僅為低溫時的50%,而呼吸散熱(無感散熱)將會增加,因此,當舍內溫度超過30℃時,僅通過風機通風不能完全達到降溫之目的,此時應采用通風與濕簾等相結合的冷卻降溫方案。
二 通風與空氣質量的關系
1 通風與溫度的關系
眾所周知,產蛋雞在15℃~19℃的溫度范圍內,能夠發(fā)揮最佳生產性能,飼料轉化率也最高;保證正常生產性能的溫度應為13~23℃。但在實際生產中,每年大約有3/4的時間要偏離這一正常值,偏離程度越大,對產蛋性能影響也越大,當短時間出現較大溫度偏離時,就會使雞體質和產蛋性能受到影響,甚至破壞正常免疫機制,抗體效價下降,空氣中的野毒乘虛而人,誘發(fā)雞群發(fā)病或大面積疫病流行。當雞舍溫度高于正常溫度時,借助通風的氣流速度調節(jié)雞群體溫度(散熱)就顯得十分重要;舍內溫度越高,氣流速度要越大,加快散熱;溫度越低,氣流速度要越小,減緩散熱,使雞始終具有舒適感。當雞舍溫度低于正常溫度時,通風的目的僅限于更換新鮮空氣,這就要在達到通風換氣后,關閉風機使其迅速提升因通風而降低的溫度。而我國大多數雞場采用人工憑感覺來控制通風的方式,受到人員素質、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很難防止因夜間氣溫突變,不適宜的氣流速度所引起的溫度應激,勢必不同程度地限制了生產水平的發(fā)揮。
2 通風與有害氣體的關系
溫度在14℃以上時,由于雞舍始終保持通風,溫度影響不大,NH3、co2、H2s等有害氣體同時可以得到有效排放,有害氣體對舍內空氣的影響就顯得并不十分重要。但當溫度在13℃以下時,溫度下降以非線性變化方式影響產蛋水平,若溫度在13℃~9℃的范圍內,將造成輕度影響,在9℃~6℃之間可使產蛋下降10%~15%,在6℃以下可使產蛋下降15%~30%,此時,保溫就顯得尤其重要。而要保溫就得停開風機,又使舍內有害氣體的濃度超標,空氣含氧量下降,造成雞群食欲、生長率、性活力、產蛋率、受精率等指標下降,以至毒力和致病力明顯提高。這就要求,在冬季必須處理好通風與保溫的關系,既要進行通風換氣,以降低有害氣體濃度和保證舍內空氣的含氧量,又要保持舍內溫度,使其達到雞群生產需要。
3 通風與微生物粉塵的關系
雞舍內存在塵埃、皮屑、羽毛等微生物粉塵,強力野毒和病菌可附著在上面,是致病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對雞群造成危害的最大因素;幾乎所有的疾病,如ND、MD、ILT、IBD、沙門氏病菌等病原體都與其有關。實踐證明,對于微生物粉塵僅靠消毒很難徹底清除,而強制通風是解決微生物粉塵最為有效的方
法之一。若采用強制通風,并且通風良好,即使有部分雞感染排出病毒和細菌,也能隨空氣流通排到舍外,就會使雞舍內的病毒、細菌減少到不足以感染發(fā)病的劑量。
4 通風與濕度的關系
雞舍內的濕度是構成雞舍環(huán)境惡化的最大危害之一,其主要來源于雞體排出糞便的水分,呼出氣體的水分和供水系統撒漏的水分等;這些水分可造成地面及墊料潮濕,誘發(fā)許多疾病發(fā)生,并易產生NH3等有害氣體,危害雞群健康。而要排出舍內水分,降低舍內有害氣體濃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加舍內空氣流通量,依靠強制通風,通過氣流速度迅速帶走舍內水分,以達到保持舍內干燥,減少有害氣體產生,保證雞群健康之目的。
5 通風與飼養(yǎng)密度的關系
在現代家禽業(yè)生產中,走規(guī)模化、產業(yè)化道路是國際化發(fā)展的趨勢,也是我國家禽業(yè)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沒有規(guī)模就沒有效益,具有了規(guī)模就自然具有密度,伴隨著密度的增加,供氧需求必然增加,為此,在集約化飼養(yǎng)的生產方式下,雞群——病原——環(huán)境這一系統的主體就自然而然地轉移到環(huán)境上來。高溫時需要迅速散熱,低溫時需要迅速排放污濁氣體,只有良好的通風才可解決上述問題,減少雞群密度造成的應激,因此,通風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 實施環(huán)境控制措施,改善舍內空氣質量
環(huán)境控制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要搞好舍內環(huán)境控制,必須全方位配套實施,從靜態(tài)環(huán)境控制因素和生產環(huán)境管理因素兩方面入手,解決好雞群生產的環(huán)境問題。鑒于通風不良是百病之源,所以首先要解決好通風問題。
1 實施機械強制通風
由于自然通風形不成舍內負壓氣流,不能排出附著大量強力野毒和病菌的微生物粉塵,也不能迅速排放各種有害氣體;因此,自然通風僅適宜早期傳統分散飼養(yǎng)方式,對于集約化、高密度的飼養(yǎng)方式,必須采用機械強制通風,否則,將會引發(fā)疾病,造成嚴重后果。
2 妥善處理冬季保溫和換氣的矛盾
冬季保溫、換氣是環(huán)境控制中較為困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一矛盾是否妥善解決,直接關系到整個秋、冬、春三季中的雞群發(fā)病率、死亡率和生產水平發(fā)揮程度。要在雞舍保溫的同時,兼顧通風,做到相互協調,有機結合。溫度稍低時,偏重通風,兼顧保溫;溫度很低時,偏重保溫,兼顧通風,要在溫度變化中調整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既保證新鮮、潔凈的空氣質量,又保持較好的舍內溫度。同時通風控制喲解決好冬春、秋冬交替季節(jié),因寒流出現而引起的溫度突變。
3 解決雞舍內的氣流速度
適宜的氣流速度,能使雞群獲得舒適的感覺,這種舒適的感覺,極有利于雞群生產性能的發(fā)揮和飼料轉化率的提高,當溫度較高、密度又大時,熱保護會使雞體溫升高,而雞沒有汗腺,易產生極為不舒適的感覺,出現張嘴呼吸等現象,其通風產生的氣流速度可以幫助雞體破壞熱保護層而排出熱量,并降低舍內溫度。因此,要隨著氣溫暴的散熱機能、降低舍內有害氣體,保證空氣質量,使雞群始終保持較為舒適的感覺。
總之,徹底解決通風中存在的問題,是完善生物安全防疫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解決好通風問題,才可有效的解決好溫度、微生物粉塵、有害氣體、濕度、密度以及供氧量等對雞群產生的影響,以達到實施環(huán)境控制、減少雞群應激之目的。才可為雞群創(chuàng)造出舒適安全的生存小環(huán)境,保證雞體健康和生產水平的穩(wěn)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