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白冠病是雞的一種季節流行性疾病,又叫住白細胞原蟲病,多發生在夏末秋初。其病原為卡氏住白細胞原蟲,這種原蟲通常寄生在雞的紅細胞和單核細胞內,因此造成雞的貧血。吸血昆蟲庫蠓和蚋則通過叮咬雞只傳播病原,為主要的傳播媒介。各年齡的雞均可感染本病,育成后期和產蛋期雞尤為顯著,其引起產蛋率下降甚至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一、流行病學
本病的發生有著明顯的季節性,在南方雨水多的地方6月份就開始有發生,在華北地區多在8~10月份發生。住白細胞原蟲的生活史分為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個階段。有性生殖在庫蠓或蚋的體內完成,生成有侵襲能力的孢子并分布到庫蠓或蚋的唾液內,通過它們叮咬或吸血侵入雞體,寄生于紅細胞和單核細胞內并開始無性生殖,引起雞群發病。
本病的潛伏期6~10天,發現癥狀后1~2天可致死亡,3~6周齡的雛雞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育成雞和產蛋雞發病后死亡率較低,但產蛋雞群感染后產蛋率大幅度下降,嚴重者下降50%以上。
二、臨床癥狀
以雞冠、肉垂顏色變淡、蒼白、產蛋率下降、腳軟及排綠色稀糞為主要癥狀。食欲減退或廢絕,羽毛松亂,機體消瘦無力,經常臥在地上,接著出現零星死亡,日死亡率1%~2%,大多病雞死前抽搐和痙攣,個別雞死亡前后口流黏液或口鼻出血;雞群中約有10%~20%的雞表現為雞冠和肉垂蒼白,有時見冠髯根部蒼白,上部為黃色或白色。蛋雞產蛋率急劇下降,產軟殼蛋、薄皮蛋蛋殼上有紅色顆粒。部分發病雞可發現腹瀉,排出青綠色或黃綠色稀便,常有血便發生。有的死亡雞口流鮮血或帶血痰液。
三、病理解剖
病雞血液稀薄,顏色較淡,不易凝固;肌肉色澤蒼白,胸腿肌肉、胰臟、腸系膜、腸管外表面,心、肝、脾臟表面及腹部皮下脂肪表面有許多粟粒大小的出血或灰白色小結節,界限明顯;肝臟腫大,有時出現白色小結節,脾臟腫大2~4倍,有出血斑點,灰白色小結節,并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有的病死雞的腹腔內有血凝塊或黃色渾濁的腹水,肺明顯郁血,氣管內有血樣黏液,腎臟腫大出血,心肌有出血點和灰白色小結節。病雞有的可見輸卵管黏膜有紅色出血丘疹。
四、預防措施白冠病的預防切斷傳播途徑是關鍵,建議在流行季節,養雞戶可在雞舍內外、紗窗上噴灑對雞毒性較小的藥,如溴氫菊酯或馬拉硫磷等藥物,用以殺滅蚊蟲;清除雞舍周圍雜草,墊平臭污水溝,將糞場遠離雞場,以減少蚊蟲孳生,切斷傳播途徑。
五、治療措施
該病確診后,應立即進行治療。
1、發病雞群用磺胺二甲氧嘧啶或磺胺六甲氧飲水,連用4~5天,停2天,再用4---5天,或六天一療程,第1、2天加倍量使用,第3、4天正常量使用,第5、6天預防量使用。
2、使用磺胺藥的同時在飲水中加與磺胺藥等量的小蘇打或通腎藥物,能夠緩解磺胺類藥物的毒副作用。
3、同時將維生素K3粉拌入飼料(5毫克/千克),連用10天,能夠緩解患病雞只的出血癥狀。
4、如果病雞食欲減退或廢絕,可用鹽酸二喹啉,每支1毫升(含藥0.25克),每只雞胸肌注射0.25毫升,每天一次,連用4~5天。
5、同時應在雞舍內外溴氫菊脂噴霧消毒,以殺滅庫蠓、蚋等昆蟲,連續1周,并在雞舍門窗上釘上紗網,以防庫蠓進入。小雞舍可以晚上點蚊香驅蚊。
總之,消滅庫蠓是控制本病的重要環節。另一個要點就是要早發現,一般在疾病即將流行或正在流行的初期治療效果較為理想,7~10天即可治愈。當蟲體己大量侵害血細胞的感染后期,治療效果一般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