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淮豬是采用雜交育種方法有計劃培育的豬新品種,是在大白公豬與新淮母豬雜交二代中選擇黑豬組建零世代基礎群,經7個世代選育形成的。蘇淮豬選育按照事前制定并經專家審定的育種方案進行,系譜等檔案資料完整,育種群有完整的系譜記錄。豬群血統來源相同,分別含有50%大約克和50%新淮豬血統。目前蘇淮豬已經通過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豬專業委員會的新品種審定。作為主要參與蘇淮豬選育工作的技術人員,筆者在豬的育種選種方法上有所心得,現總結出來,供育種工作者參考。
1蘇淮豬的親本選擇
母豬的選擇:根據淮陰種豬場新淮種豬系譜,從原有的核心群中選擇52頭具有明顯新淮豬品種特征,并產仔性能相對穩定,母性強,仔豬斷乳窩重大,乳頭數7對以上,無遺傳疾患的新淮母豬作為母本。
公豬的選擇:1998年從常州和北京引進以及選用淮陰家畜改良站6個不同血統的6頭純種大白公豬作為選育始祖公豬。選擇標準為:生長速度快,背膘薄,后軀豐滿發達,無遺傳性疾患。
2選育方法
將52頭新淮母豬和6頭大白公豬分成6個不同組進行雜交選育,嚴格按照配種計劃組織配種,做好配種記錄、產仔哺育記錄以及后備豬生長發育記錄等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工作。
采用家系內選擇,每頭公豬選擇3頭與配母豬的后代進行選留。仔豬斷乳時進行第1次選擇,3月齡進行第2次選擇,6月齡進行第3次選擇,配種前進行最后一次選擇。每窩選留3頭母,每一頭公豬選留3個后代。
選育實踐中總結出“二查、三選、兩條線”的選種方法,保障起步時就做到生產性能逐代提高,主要做法是:
二查:查個體,主要依據同窩總產仔數、育成數及同胞整體發育均勻度進行選淘,斷乳窩重大、無遺傳疾患及失格損征現象的可初定選種范疇;剔除母本產仔少,仔豬乳頭數低于7對,體質差,生長速度慢,毛色花斑多的仔豬。
查父母,主要根據父母代系譜查出其父母代豬及其同胞生產成績,對父母代同胞生產性能方面均好的,我們認為這頭留種的豬繼承祖先遺傳給其好的品質的可能性就大,它將來的生產性能就有可能繼續提高。
三選:即對后備豬的選留根據仔豬斷乳、3月齡與6月齡的生長性能,體質發育及品質等進行選擇。
斷乳時重點進行窩選,三、六月齡重點進行個體選,以六月齡作為主選階段。
斷乳時在“二查”的基礎上,對有遺傳疾患,產活仔數低于6頭,體型較差,毛色非全黑的窩進行剔除后,對選中的整窩豬待劃線分析后進行留種。當選出的待留種的仔豬生長到3月齡時,進行二選,主要是根據侯選豬生長發育情況進行選擇,剔除第1次暴露出有遺傳疾患、生長發育差、不符合育種要求的體型或有失格損征的豬。當候選豬達6月齡時進行第3次選擇,這也是選育的重點階段:主要是:首先檢查個體與同胞是否第二次暴露出遺傳疾患,進行體長、體重、胸圍等生長發育指標的檢測,進行體型外貌評定,尤其是對表現出有瞎乳頭、外生殖器發育不健全的堅決予以淘汰。配種前還有最后一次輔助選擇,主要根據外貌評定和發情征狀等進行評判。
兩條線:以全群平均斷乳窩重劃第一條線,選擇超過平均窩重以上的窩,即首先進行窩選;在此基礎上再以個體斷乳重劃第二條線,選擇超過平均斷乳重以上的個體,結合產仔哺乳記錄及母豬繁育分析和畜牧技術員及飼養員觀察,去劣留強,選中的都要求具有選育目標規定的體型外貌,無失格損征和遺傳性疾患。
實踐證明“二查、三選、兩條線”及注重產仔數高的母豬選種方法是可行的。在以后各世代的選種中,我們均用此“二查、三選、兩條線”的選種方法。同時在配種前加強一次選擇,淘汰與剔除發育差、性欲低的后備公豬與發情不明顯或發情周期不規律的后備母豬。
目前,蘇淮豬體型、外貌趨于一致。頭中等大,額寬,耳大,略向前傾,面微凹,背腰平直而長,腹不下垂,后驅發育良好,四肢結實。被毛黑色(極少數有白毛或白蹄),乳房發育良好,有效乳頭在14個以上。成年公豬平均體重171 kg,母豬平均體重133 kg。初產母豬總產仔數10.34頭,經產母豬總產仔數13.26頭、活仔數12.66頭,斷奶育成仔豬數11.27頭,產仔數各指標變異系數均在20%以內;肥育豬體重25 kg~ 90 kg階段平均日增重652 g以上;每增重1kg需飼料3.09 kg。經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90 kg體重平均屠宰率72%,胴體瘦肉率57.23010;肉色鮮紅,肌內脂肪含量2.32%以上,無PSE和DFD肉;生長性能和胴體性能變異系數在10%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