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高熱病”,不僅發病高、死亡率也極高達85%,藥物治療幾乎沒有太大的作用,廣大養殖戶要做好預防工作。
“高熱病”,談到這個問題幾乎就是現在養豬界最熱門的話題,它的突如其來和所造成的損失是所有經歷過的養豬人心中最大的恐慌。從2006年“高熱病”出現以來,許多專家學者就著力這一現象的研究分析,試圖找出致病原,并熱衷于實驗室血清學的病原分析,臨床的復制,但從大腸桿菌致病論到現在主張的高致病性藍耳病均難得出足以取信的結果。
從今年4月底開始南方一些地區又開始出現大范圍的發病,在當地的傳播速度極快、不僅發病高、死亡率也極高達85%,藥物治療幾乎沒有太大的作用。大有2006年高熱卷頭重來的勢頭,現將其發病的一些情況介紹如下:
一、發病特點
主要集中在中小型養殖戶發病,規范化管理的大場也有但較少,發病突然,感染率極高,死亡率也高,病程持續時間長,治療極其困難,效果甚微。往往肥豬與妊娠母豬發病再波及到全場,母豬以流產為主,也有發病致死的。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甚至一些用藥混亂的豬場死亡率更高。
二、臨床癥狀
發病豬體溫升高至41℃左右,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廢絕,懷孕母豬以流產為主,多在懷孕后期;肥豬多表現呼吸困難,精神沉郁、喜臥,部分豬出現嚴重的腹式呼吸、氣喘急促,咳嗽嚴重,多見有流鼻涕、打噴嚏、眼角分泌物增多;病豬多有消化道疾病,嘔吐、腹瀉、便秘與胃潰瘍,尿色多數為黃或醬色;部分患豬皮膚發紅,耳緣發紺、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體多處皮膚也有紫色斑塊;病程長的病豬膚色蒼白,被毛粗亂;部分病豬四肢無力走路搖晃,有的后肢不能站立,急性病例臨死前多有神經癥狀。
三、病理變化
主要有:全身淋巴結腫大,肺部感染嚴重,肝腎大多腫大出血甚至多數有白色的壞死斑,有心包積液,心室內常有凝血塊,胸部與腹部多有滲出液或粘連。
通過實驗室驗室血清學常可檢出藍耳病、豬瘟、流感、圓環,鏈球菌、傳染性胸膜肺炎、支原體等。
綜上所述,該病病因復雜,一般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臨床上較難控制,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這是一種多疾病多系統衰竭的綜合癥。而它的發生更多的是集中在對環境、營養、防疫工作不重視、技術人員保健觀念差,甚至沒有技術人員,沒有做到隔離更不用說消毒、沒有豬群系統保健工作的豬場發生。就目前情況看,“高熱病”可防難治,應以防為主。
四、預防和治療經驗
1.消除誘因,強化免疫力
多數的專家認為“高熱病”的發生并非某種特定病原直接感染的結果,而是一定的應激導致潛在疾病的爆發,所以消除應激原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預防與控制著手點。而在夏季熱的應激原本就是持續影響豬群健康的一個最大的應激源,再加上豬舍的位置,間距,飼養的密度,通風降溫設施的完善與否最終決定了一個豬場熱應激的強度,甚至疫苗接種、斷奶、轉群、換料及氣候突變等均可以加強豬群的應激。在降溫措施作用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調整豬群的營養,添加富維康等抗應激藥物來維持豬的健康狀況,通過藍環清來加強豬只的免疫功能。發病時亦可以此來維持豬只的生命,減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