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以下文章給大家介紹仔豬腹瀉病的病因與控制措施。
仔豬腹瀉病是由一種或多種不同病因作用于機體后引起仔豬消化機能紊亂,導致消化吸收不良、菌群失調、腸道聚集大量水分和電解質、糞便呈液體狀排出體外的一種病理現象。發生腹瀉的病豬輕者消瘦、生長緩慢,重者脫水、死亡,給養豬業帶來較大的損失。引起仔豬腹瀉的原因很多,飼養管理不良、飼料變質、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多種因素都會引發仔豬腹瀉,現就不同原因引起的仔豬腹瀉及控制措施逐一介紹。
1飼養管理不良
1.1飼養環境差 圈舍潮濕、溫度低、濕度大、空氣污濁,特別是在寒冷季節,圈舍的溫度難以控制,母豬、仔豬受陰冷刺激,極易造成哺乳仔豬的腹瀉。控制措施主要是提高溫度,特別是要提高配懷舍、產房、保育舍溫度。大環境溫度:配懷舍,不低于15℃;產房,產前第1周為23℃,分娩第1周為25℃,以后每周降2℃;保育舍,第1周為28℃,以后每周降2℃,降至22℃即可。產房小環境溫度,使用紅外燈和電熱板供暖,第1周溫度32℃,以后每周降2℃。
1.2應激性腹瀉仔豬誘食較遲,投料不足,仔豬戀奶,豬場動力網,造成仔豬斷奶補料時,仔豬腸道不適應,引起應激性腹瀉。控制措施主要是產后7d開始誘食,逐漸增加投料量,并適當添加促消化吸收、促腸絨毛發育的飼料。
1.3消化不良性腹瀉投料不均勻,容易造成仔豬消化不良性腹瀉,并易誘發水腫病。控制措施主要是定時定量投料,少投勤添,并適當添加微生態活菌制劑,抑制腸道內的有害菌繁殖,增加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促進消化吸收。
1.4霉菌毒素誘發的腹瀉 霉菌毒素給畜禽造成的危害極大,除了可直接導致畜禽中毒死亡外,還可損傷機體的免疫機能和導致生產性能下降,使畜禽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造成免疫失敗和頻頻發生疾病。當使用霉變的飼料飼喂母豬時,霉菌毒素可透過胎盤直接危害到胎兒,造成新生仔豬發生嘔吐和水樣腹瀉。剖檢腹瀉仔豬,可見其肝臟呈土黃色。防控措施主要是:①保管好飼料,在飼料中添加防霉劑,以降低飼料中霉菌的數量,抑制霉菌毒素的產生。②利用霉菌毒素吸附劑防止動物吸收這些毒素。③利用納他霉素等解毒劑,來分解飼料和動物體內產生的霉菌毒素。
2細菌性腹瀉
2.1仔豬黃、白痢仔豬黃、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特點是發病仔豬日齡小。其中,10日齡以內的乳豬感染致病性大腸桿菌后排出黃白色胎糞,稱仔豬黃痢,由于這時乳豬抵抗力較低,故死亡率較高;10日齡以上的乳豬感染致病性大腸桿菌后排灰白色稀糞,稱仔豬白痢,死亡率雖低,但康復后容易形成僵豬。控制措施主要是在母豬懷孕后期注射大腸桿菌K88-K99二價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加強母豬產前產房環境和母豬豬體的消毒。可將產前2周以上的母豬用聚維酮碘清洗、消毒干凈后趕人產房提前加溫,并做好接產時的消毒工作。母豬產后注射長效土霉素等抗菌藥物,可控制子宮炎和乳房炎的發生。同時,為發病仔豬補液、抗菌、消炎可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