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近兩年的臨床發現,肉仔雞在20~30日齡期間,往往出現以腎臟蒼白、腫大、尿酸鹽沉積明顯、排水樣便等特征為主的疾病,死亡率較高,此病一般稱為肉仔雞腎腫綜合征。
一、病因
(一)傳染性疾病引起的腎臟病變
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 有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死亡率達20%或更高。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有眾多血清型,其中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是肉雞發生尿酸鹽沉積的主要因素。雞排出尿酸鹽稀糞,從發病至死亡5~7天。剖檢可見氣管內有粘稠分泌物,氣管和肺充血或出血,腎臟蒼白、腫大,腎小管和輸尿管因病尿酸鹽沉積而擴張;主要呈現間質腎炎,引起腎小管上皮細胞顆粒變性、空泡化及腎小管上皮脫落,在急性期還可見間質中有大量異嗜性細胞浸潤,髓質中腎小管病變明顯。
雞傳染性法氏囊炎 是一種危害幼雞的急性、高度接觸性、病毒性傳染病。雞群發病突然,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或廢絕,排白色水樣稀便,感染后3天部分死亡。剖檢可見機體脫水,胸肌或腿肌呈出血點狀或條狀出血,法氏囊先腫大后萎縮,重者呈紫葡萄狀,常常引起腎臟腫脹,腎小管和輸尿管擴張并充滿尿酸鹽。
雛雞白痢病 病雞多數在5~6日齡發病、下痢,排出灰白色糞便,肝腫大,有條狀出血,膽囊擴張,充滿膽汁,肺臟上有灰白色或黃色壞死結節,心包增厚,心臟上有結節,腎臟腫大,暗紅色充血或蒼白色貧血。輸尿管有尿酸鹽沉積。
雞病毒性腎炎 由腸道病毒的小RNA病毒引起,能夠引起雛雞的間質性腎炎并影響其生長發育。以侵害14日齡以內的雛雞最為嚴重,剖檢可發現心冠脂肪出血,胸腺呈紫色、腫脹,有的萎縮,十二指腸腫大、出血;胰腺發紫出血;脾臟腫大、出血;腎臟腫大、褪色呈黃色或白色,有明顯尿酸鹽沉積。
另外,新城疫發病的前期往往也能引起腎臟腫脹,嚴重的引起花斑腎,同時禽傷寒、禽副傷寒等傳染病,也可引起雞不同程度的腎臟病變。
(二)非傳染性因素引起的腎臟疾病
維生素缺乏或過量 維生素A缺乏容易造成尿酸鹽在輸尿管中沉積,同時角質化的黏膜上皮比較容易脫落,引起尿路障礙,導致尿酸鹽沉積,腎功能衰竭。維生素D缺乏,可使體內礦物質特別是鈣、磷的代謝紊亂、比例失調而引發痛風。但高水平的維生素D又增強了鈣在腸道中的吸收,造成高鈣血癥,并引起腎小管營養不良性鈣化,導致痛風的發生。
飼料中的蛋白質長期過高 長期飼喂蛋白質含量過高的飼料,使代謝中尿酸鹽過多,容易造成腎臟損傷。
鈣磷比例失調 由于飼料配合不合理或選擇原料使用不當,造成的鈣磷比例失調,進而引起腎臟發生疾病,如腎結石和痛風病等。
濫用藥物 有些抗菌藥物(如鏈霉素、慶大霉素、粘桿菌素、磺胺類藥物)能影響腎小球過濾作用而引起尿酸鹽增多,表現為腎臟腫大,器官表面有白色尿酸鹽沉積。
中毒 食鹽中毒、霉菌毒素、殺蟲劑和某些消毒劑也可引起腎臟不同程度的損害,表現為腎臟腫脹、尿酸鹽沉積、充血、出血等病變。
另外,飼養管理不當,如溫度過高、過低都可引起血中尿酸鹽濃度上升,引起尿酸鹽沉積;飲水不足,機體缺水可使尿濃縮,尿酸鹽沉積在輸尿管中;密度過大,無運動的空間,光照不足,同時喂高蛋白飼料時,使血液中的膠體發生變化,降低尿酸鹽的溶解度,使尿酸鹽沉積下來。
二、防治措施
(一)對因治療
首先找出尿酸鹽沉積的原因,然后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對因治療。
由于飼料中鈣磷比例失調,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過高,引發的痛風病,應該立即停止飼喂原有飼料,調整好飼料中各物質所占比例,合理的調配飼料配方;
由于使用對腎臟有損害的藥物引起的腎臟腫大,應立即停止用藥;
由于細菌感染造成的腎臟疾病,可以用抗生素類藥物;
由病毒性疾病造成的腎臟疾病,可使用干擾素,同時降低飼料蛋白水平2~3個百分點,并適當提高舍內溫度。
(二)對癥治療
對于發生腎病的雞群,前期以利尿、排尿酸鹽、防感染為原則。應先用腎腫解毒藥來緩解腎臟病變,同時在飲水中加入葡萄糖、速補、電解質、多維素等,以加速腎臟尿酸鹽的排出,維持體內酸堿平衡;對于由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腎病,還應選用對腎臟影響小的抗菌藥物,預防和控制繼發感染;后期嚴重的腎腫或痛風應禁止使用碳酸氫鈉來治療,因其能使尿液堿化,會為結石形成創造條件,這時應在飼料中添加0.5%~1%的氯化銨,以利于結石的溶解和排出。
(三)加強飼養管理,嚴格防疫制度
發病期間用過氧乙酸、季銨鹽類消毒劑,每天帶雞消毒兩次;雞舍地面用3%火堿溶液每周兩次消毒。
另外,要保證充足飲水,同時要注意水質合格,大腸桿菌不能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