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能夠聽到身邊不少領導一句口頭禪或相關的抱怨,那就是“做管理、做領導真的不好做,不管快樂與否都要裝出一副快樂從容的樣子,員工變得越來越聰明,管理難度在不斷增加,還是做基層員工好,不用想的太多,執行就好,做領導太累了”,究竟是何原因導致管理那么難?為何有些領導卻做的那么輕松與從容呢?比如:萬科董事長王石,阿里巴巴的馬云等等。
管理者也好,領導者也罷,不管你運用哪種管理方法與工具,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共贏。管理學中通常將管理活動又分為過程管理與結果管理二種,產生二種管理模式的根源來自于管理者對人性的判斷與假設。不同的定位與出發點將會影響管理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管理難、領導難原因主要集中在四種情形,一是本身的管理、領導方法缺少創新,缺乏專業與科學、藝術的支撐,過于憑經驗管理;二是不同的環境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差異化選擇不夠;三是本性的貪婪與自私,無法為他人創造價值與貢獻,缺少底層認同與支持;四是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企業文化、管理水平、產品定位、人員結構要求標準不斷提高。
談起管理中的控制功能,大家會立即聯想到PDCA的一個過程控制管理,其實計劃、組織、協調、監督、反饋本身就是一個雙向性的管理與自我管理的過程。但我們現實中往往想到的首先是如何去管控他人、監督他人、指揮他人,而不是自己,恰恰就是因為有這樣一個管理理念才會導致我們管理那么困難。作為一名管理者、領導者必須具備三種管理控制能力,其管理控制能力主要表現為:
a、第一種管理控制能力:管理控制公司的能力。管理什么?控制什么?管理公司的戰略規劃、管理公司的組織機構、管理公司的人、財、物。控制什么?控制公司的運營、銷售風險,控制公司不必要的浪費成本與正確的發展軌跡。
b、第二種管理控制能力:管理控制部門的能力。根據企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制訂部門的管理執行計劃,管理部門的組織結構符合企業的不同階段發展需求、管理部門人員的業務發展與能力提升、管理各項規章制度,符合日常實際工作所需;控制部門的管理風險與成本,控制人員的計劃執行時間節點,控制績效產出所發生的偏差。
c、第三種管理控制能力:管理控制自己的能力。一名合格的管理者、領導者不僅要懂得學會去管理他人,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來管理控制自己。管理自己的行為、言語、團隊帶教能力、計劃組織落實情況。控制自己的情緒、自高、自大、自負,控制因自己主觀因素所導致的管理風險與失誤。外在的強大往往來自于我們自身修煉與提升認知程度,內在的力方能點亮外在的美。
根據管理的一些經驗與心得,對領導者管理的“三步進行曲”歸納為:管理控制、管理認同、管理追隨。
1、管理控制:由于大多數的管理者、領導者對管理控制認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偏差,所以在管理層面上更多地出現了以“職位、權利、地位”等手段來進行實施控制人員的行為。這樣的管理境界只能停留在人管人,人治人,人看人的階段,也就是管理控制的最初、最基礎的層面。雖然員工的行為有所被管理控制,但產出的績效卻很低,原因在于管理者、領導者只管理控制了員工的行為卻沒有真正意義上得到員工的思維。
表面上服從,聽從,內心卻是一個極其復雜、抱怨、抵觸的心態,滿意度很難提高與改善,從而導致出工不出力,口氣比力氣大的現象。
2、管理認同:如何讓員工愿意被管理,首先是你提出的方案、計劃他們是不是認同與接受,認同就意味著雙方有共同的語言與目標,有溝通交流的支點,口說無憑、無法落地的方案皆是空,唯有讓員工真正得到好處、從中得到對自己有利的物質需求,他們方能認同管理控制的觀點與行為方式。我們在讀MBA的時候,老師就曾說過,人都是經濟人,在人性之中,人的利益驅動力是非常大,也是無法想象的。
作為一名管理者、領導者我們有沒有認真的去反思過,管理什么?領導什么?拿什么去管理與領導?為什么員工愿意被你管理、被你領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刻的去思考。管理者、領導者的產生不是在活動中索取什么,得到什么。而是學會轉換角度與思維去解讀,我們為員工做了什么,創造了什么?有沒有讓他們從中得到益處。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而言,人只有在滿足了自身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從滿足的欲望中走出來,這個時候你所管理的、所領導的,他們認為可以從根源上幫助他們,所以愿意服從你的各項管理要求,也就實現了管理者、領導者的最終目的,滿足他人,符合自我,達成目標。
3、管理追隨:這個境界層面要求標準相對較高,一個管理者、領導者可以通過權力、地位來管理控制員工,讓員工服從,但很難讓員工能夠追隨。抗日、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靠的不是權位獲得人民的認可,而是很好的學會運用人民心理需求因素,人民需要土地、需要解放、需要自由、需要安全。誰能滿足這些條件,讓人民從中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那人民就一定會記住并追隨他。今天的企業管理中,管理者與領導者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創造符合企業發展、營利需求的同時滿足員工物質與精神的需求,名與利、功與過、好與壞,誰能把握這個平衡點,誰將獲得最終的贏家。
做一個讓人追隨的領導者究竟有何秘訣呢?我們不妨從以下二個方面進行探討:
1、管理者本身的專業知識與涵養。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是否可以去指導與幫助員工,讓員工從中獲取真正的能力提升與快速成長。所站的高度、深度是否能夠折服員工,一切的管理標準是否以數據、事實評判,而不是拍腦袋決定。比員工弱,被看不起;與員工平等,員工不服心;比員工強一點,被嫉妒;只有比員工強更多,才能讓員工崇拜與追隨。
2、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與領導風范。除了具有過硬的專業能力折服員工之外,還需良好的品質和做人的標準與原則。任何決策對事不對人,對崗不對人,做到人前、人后保持一致,嚴以律已,寬以待人。這些魅力與風范是除地位、職務、權力之外的一種無形的影響力,如同潤物無聲、涓涓入心一般,堅持越久,影響越大,效果越好。
卓越的領導靠影響,杰出的領導靠管理,優秀的領導靠溝通,平庸的領導靠強權。正如老子所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管理與領導之路,任重而道遠,唯有不斷進取與修煉,方可超越自我,影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