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由于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
[發燒類別]
稽留熱:豬體溫明顯升高到41℃以上,24小時內體溫波動小于1℃。
弛張熱:豬24小時內體溫波動超過2度,但是最低點仍未達到正常水平。
間歇熱:豬體溫驟然升高達到高峰,持續數小時,又迅速降到正常。無熱期持續1天到數天,如此高熱與無熱反復交替出現。
波狀熱:豬體溫持續上升到41℃或以上,發熱數日后逐漸下降,數日后有再次發熱。
不規則熱:指豬發熱時的體溫曲線無一定規律的熱型。
[臨診特點]
引起豬體溫升高的疫病很多,我針對豬高熱性疾病的流行現狀,介紹與高熱病息息相關的感染性疾病。
從流行特點來看,發燒時豬瘟流行不分年齡和季節性;附紅細胞體多發生在夏秋蚊蠅多發季節;弓形蟲多呈散發;鏈球菌夏秋多發,多為急性;中暑表現為群發,但不具有傳染性。
從臨床癥狀上看,主要以發燒為主的病例占80%,病毒性高熱疾病占主導地位,危害嚴重;而細菌性高熱疾病廣泛流行,多數繼發感染。臨床癥狀表現為呼吸增速,心跳加快,體溫升高(中熱、高熱或極高熱等)、精神萎頓、食欲廢絕(或減少)、大便結燥,小便短赤(茶黃色)。有的表現為流鼻液、咳嗽,呼吸困難,流淚,精神沉郁,眼結膜潮紅,有黏膿性分泌物,可視黏膜發紺,病初皮膚充血,到病變后期出現紅斑或紫紺,個別豬會出現呼吸困難和腹瀉,耳、腹下見出血斑,部分幼豬有神經癥狀,母豬流產等癥狀。
豬瘟潛伏期約7天,最短2天,最長21天。急性豬瘟一般體溫升高至 40.5℃~42.5℃,并呈稽留熱,死前體溫迅速下降至常溫以下。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表現為保育期及育肥豬體溫升高達40℃~41℃;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表現為急性經過突然發病,體溫升高到40℃以上,若治療不及時,常在1~2天內死亡。
解剖癥狀:不同疾病剖解癥狀不盡相同。豬瘟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脾臟充血、腫大、邊緣有出血性梗死。心包積液,內含有纖維素性物質,心外膜與心包膜常粘連;肺臟有不同程度的肝變區,呈大理石狀,小葉間質內充滿半透明膠凍樣滲出物,氣管、支氣管內含有大量泡沫狀黏液;肝臟呈灰紅色,常見散在針尖大到米粒大地壞死灶;胸膜有較多黃色混濁液體,含微黃色纖維素絮片樣物質;胃黏膜充血出血。腸黏膜充血,腸道有卡他性出血性炎,有以十二指腸最為明顯,盲腸、結腸腸壁增厚,黏膜表面覆蓋一層壞死性和纖維素性物質,大腸紐扣狀潰瘍。全身漿膜、黏膜、膀胱、膽囊、喉頭等見有大小不等數量不一的出血斑點;慢性關節炎性關節周圍腫脹等癥狀。附紅細胞體出現脾臟腫大、肌肉蒼白、血稀、粘膜黃染、淋巴腫大。弓形蟲病出現腸粘膜充血、有的潰瘍、肝脾腫大,有壞死點、肺腫大、出血。鏈球菌出現關節腫大、腦膜充血、脾腫大、心內膜炎。中暑出現無剖檢變化。
[可能疾病]
豬瘟、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豬皮炎腎炎綜合征、豬水皰病、豬肺疫、豬傳染性胃腸炎、豬鏈球菌病、豬副傷寒、豬丹毒、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豬弓形蟲病、豬球蟲病、豬蛔蟲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