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大腸遲緩性宿便癥不是特定的疾病,它是指豬消化障礙,腸管運動和分泌機能減退,腸內容物停滯,水分喪失而變硬,糞便不能在正常時間內排出體外的一種癥候群,對大群養豬危害較大,通常不引起人們注意而忽視。如不及時治療,排除宿便,往往會繼發其它病或因內源性中毒而造成豬只死亡。
一、病因:大腸遲緩性宿便癥多發生于中育肥豬以上大群豬中,其發生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與以下因素緊密相關:
1、慢性腸道疾病,消化不良,體內有寄生蟲與寄生蟲潛在性肺炎,使豬胃腸分泌與蠕動發生紊亂而引起宿便。
2、飼料中粗纖維含量不足,維生素缺乏,礦物質配合失調,或飼料輕度變質。長期喂混合料與濃縮精料,青飼料缺乏或補充不足。
3、妊娠母豬由于胎兒發育較快,后期胎兒壓迫腸管。產后體質虛弱,消化機能降低。
4、飲水不足,運動較少,久病少食或饑餓,氣候突變等引起。
二、癥狀:病初體溫39·5—41℃,尚有食欲,但吃食減少,病豬精神不振,喜臥,全身皮膚時而發紅,時而蒼白,紅白變換明顯。以后食欲減少或停止,或隔日吃一頓,量也少,飲欲增加,體溫忽高忽低不定。妊娠母豬體溫正常,食欲不振或采食少量精料。病豬排糞次數與排糞量減少,糞便呈球狀,糞球干硬,表面帶有粘液或少量血絲,俗稱“屙羊尿”。這是該病的主要特征。病程一般7—10天左右,個別長的可達一個月左右。
三、危害:由于多種原因引起大腸蠕動減弱,食糜停留時間過長,非常適宜于微生物生長繁殖。大腸內發酵細菌使纖維素及其它糖類分解成有機酸、二氧化碳、甲烷等。腐敗菌作用于蛋白質及分解產物,生成胺類、酚、甲酚、吲哚、硫化氫、二氧化碳等。吲哚、酚、甲酚、是有毒物質。腸粘膜吸收,一部分經肝臟解毒,一部分作用于心臟、血管、血液回流受阻,周圍組織瘀血,二氧化碳蓄積,呈現代謝性酸中毒。同時,由于酮體作用,肝糖元減少,肝臟呈現中毒,引起肝、腦、心肺綜合癥,最后代謝障礙,全身狀況惡化,病豬衰竭,昏迷而死亡。四、治療:改善飼養管理,健胃,清腸,排除腸道宿便,恢復機體機能為治療原則。
1、改善飼養管理,患病期采用饑餓療法,每天停食一頓,但給以充足的飲水。隨后給以優質青飼料,添加少量精料,既可解決饑餓,又能促進胃腸蠕動,促使宿便排出。
2、用維生素B族制劑及激素類藥(如可的松),調整體內酶系統活性及保護器官,組織的恒定性。
3、健胃、清腸,排除宿便。用人工鹽50克,硫酸鎂或硫酸鈉150克,酒制大黃末10克,50公斤豬一次用量,每天2—3次。群豬發生此癥時,將藥物混合于飼料中預防,效果良好。
4、強心及其它對癥治療,保持內臟功能正常。
五、預防:加強飼養管理,及時治療原發病,經常喂給青飼料,每天每頭豬喂2—3斤青綠飼料,能預防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