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豬痢疾
1、診斷要點
不同年齡、品種和豬均易感,以7~12周齡的幼豬發生最多,哺乳仔豬發病較少。不感染其它動物。發病季節不明顯,四季均有發生,但4、5月和9、10月份發病較多。流行緩慢,持續期長,同舍內的豬逐漸出現癥狀。斷奶后的豬發病率約為75%,病死率5%~25%。潛伏期一般為7~8日,長的可達2~3個月。豬群起初暴發本病時,常呈急性,后逐漸緩和轉為亞急性和慢性。最常見的癥狀是不同程度的腹瀉。
最急性型:見于流行初期,死亡率很高。個別突然死亡,無癥狀,多數病例表現廢食,劇烈下痢,糞便開始時呈黃灰色軟便,迅速轉為水樣,夾有粘液、血液或血塊,最后糞便中混雜脫落的粘膜或纖維素滲出物形成的碎片,氣味腥臭。病豬肛門松弛,排便失禁,弓腰縮腹,眼球下陷,高度脫水,寒顫,抽搐而死,病程12~24h。
急性型:多見于流行初、中期。病初排稀便,繼而糞便帶有大量半透明的粘液而呈膠凍狀,夾雜血液或血凝塊及褐色脫落粘膜組織碎片。同時表現為食欲減退,腹痛并迅速消瘦。有的死亡,有的轉為慢性。病程7~10日。
亞急性和慢性:多見于流行的中、后期。下痢時輕時重,反復發生。下痢時糞便中常常有血液和粘液。食欲正常或稍減退,進行性消瘦,生長遲滯。呈惡病質狀態。少數康復豬經一定時間復發,甚至多次復發。亞急性病程為2~3周,慢性為4周以上。
2、病理變化
主要病變局限于大腸。最急性和急性病例表現為卡他性出血性大腸炎,病變腸段腫脹,粘膜充血、出血,腸腔內充滿粘液和血液,呈醬色或巧克力色。病程稍長病例,出現壞死性炎癥,粘膜表面可見點狀壞死和黃色或灰色偽膜,呈麩皮樣,刮去偽膜可露出淺的糜爛面,腸內容物混有大量粘液和壞死組織碎片,血液相對較少。大腸系膜淋巴結輕度腫脹、充血。小腸和小腸系膜及其它臟器無明顯病變。
3、防制要點
本病預防無有效菌苗,須采用綜合防制措施。禁止從疫區引進豬,外地引進豬須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
在無本病的地區或豬場,一旦發現本病,最好全群淘汰,對豬場徹底清掃和消毒,并空圈2~3個月,糞便用1%NaOH消毒,豬舍用1%來蘇兒消毒。若不能立即做到全群淘汰,應用凝集試驗或其它方法進行檢疫,對感染豬群實行藥物治療,無病豬群實行藥物預防,經常消毒,嚴格控制本病的傳播。美國家畜保健協會1978年對藥物凈化豬痢疾的建議標準為:停藥后觀察3~9個月,在此期間不得用任何預防性抗菌藥物,應不出現1頭豬痢疾病豬,觀察期過后,75%以上的試驗豬,經肛拭作S.hyo分離培養應全部陰性。
4、、治療
常用藥物有:(1)痢菌凈5mg/kg體重內服或0.5%痢菌凈2~5mg/kg體重肌注,每日2次。連續3日為一療程;(2)0.025%二甲硝咪唑水溶液飲用5天或20mg/kg體重肌注,預防量為100g/t飼料;(3)呋喃唑酮治療量為300g/t飼料,連用14天,預防量為100g/t飼料;(4)慶大霉素按2000u/kg體重肌注,1日2次,連用5日后應用預防藥物。
二、豬大腸桿菌病
1、仔豬黃痢
(1)診斷要點
本病在全國各地的豬場都有發生,但疾病嚴重程度各不相同。是集約化豬場的主要腸道疾病之一。新發病的豬場,發病率往往與胎次無關。但在多年發病豬場,該病主要發生于頭胎仔豬,也有部分母豬連續數胎仔豬都發生本病,但一般情況下接連二三窩仔豬發病以后,以下各窩可能逐漸停止。母豬年齡愈大,其仔豬的發病率愈低。發病季節多集中于產仔旺季。本病發生后1周以內的仔豬,以1~3日齡最為常見,隨日齡增大而漸減,至7日齡以上很少發生。同窩仔豬中發病率高,常在90%以上,病死率高。不同窩間發病率差異很大?!摲唐诘脑谏?2h內發病,一般為1~3日。仔豬出生時體況正常,12h后,一窩仔豬中突然有1~2頭表現全身衰弱,很快死亡,其它仔豬相繼發生腹瀉,糞便呈黃色醬狀,含有凝乳塊,迅速消瘦,脫水,昏迷而死。
(2)病理變化
病死豬皮膚干燥,嚴重脫水。腸系膜高度充血擴張,腸系淋巴結輕度腫大。胃顯著膨脹,充滿酸臭的凝乳塊。胃壁粘膜水腫,表現有多量粘液覆蓋,胃底腺及粘膜潮紅,部分病例有出血斑。小腸中十二指腸膨脹,腸壁變薄,粘膜和漿膜充血、水腫,腸腔內充滿腥臭的黃色內容物,空腸和回腸的粘膜病變程度稍輕,但發酵積氣顯著。大腸變化輕微。組織學變化為胃和小腸的急性卡他性炎。胃粘膜上皮脫落,固有層水腫、充血,固有層細胞以變質性變化為主,炎性細胞反應不明顯。胃腺破壞嚴重,或僅殘留一些腺上皮細胞;或雖保留腺管結構,但腺上皮細胞已從基底膜上脫落,或腺管上皮發生空泡變性和液化壞死,整個腺管變成一段網狀的纖維素樣結構物。小腸粘膜上皮完全脫落,絨毛坦露,固有層明顯水腫、充血,有少量炎性細胞浸潤,絨毛中的淋巴管擴張,粘膜層腸腺萎縮,數量脫減,結構徹底破壞,僅留下一細胞團塊或空泡狀結構物,嚴重者腸上皮完全破壞消失,腸壁變得極薄,呈現萎縮性腸炎,有些病例腸腺液化壞死,變成網狀的纖維素樣結構物。粘膜下層與固有層常融合,之間無明顯分界。
(3)防制要點
不從病豬場引進種豬。改善母豬的飼料質量和搭配,產房保持清潔干燥,注意消毒,接產時用0.1%高錳酸鉀液擦試乳頭和乳房,使新生豬盡早吃上初乳。
應用疫苗接種母豬,是預防新生仔豬大腸桿菌腹瀉的最佳選擇。OSCK等比較了8種不同大腸桿菌菌苗的免疫效果,均能改善仔豬的健康狀況,或減少糞便中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分離率,含有K88、K99、987P纖毛和LT腸毒素B亞單位的滅活苗效果最好。國內已研制了K88ac-LTB雙價基因工程菌苗,MM-32工程菌苗,新生豬腹瀉大腸桿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菌苗,仔豬大腸桿菌腹瀉K88、K99、987P三價滅活菌苗,還有一些進口菌苗,可供選用。
(4)治療
治療時應全窩給藥。最好先作細菌分離和藥敏試驗,選用敏感藥物,兩種藥物同時使用,防止產生耐藥菌性。在有本病的豬群中,也可進行藥物預防,仔豬出生后馬上用抗菌藥物口服或注射,連續數天,但不可與動物微生態制劑同時應用。
2、仔豬白痢
(1)診斷要點
本病發生于10~30日齡仔豬,以10~20日齡較多見,也較嚴重,1月齡以上的仔豬很少發生。1窩仔豬中發病常有先后,此愈彼發,拖延10余天才停止。有的仔豬窩發病多,有的仔豬窩發病較少或不發病,癥狀也輕重不一。本病的發生與各種應激因素有關,如氣候反常,母豬飼料突然更換,過于濃厚或配合不當,母豬奶量過多、過少或奶脂過高等。病豬突然發生腹瀉,排出白色或黃色醬狀、糊狀糞便、味腥臭。體溫和食欲無明顯變化。病豬逐漸消瘦,發育遲緩,拱背,行動遲緩,皮毛粗糙無光,病程3~7日,多數自行康復。
(2)病理變化
主要病變在胃和小腸前部。胃粘膜充血、出血、水腫,表現覆蓋粘液。腸壁變薄,灰白半透明,腸粘膜易剝落,腸內空虛。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水腫,濾泡腫脹。組織變化為:腸絨毛高度水腫,上皮細胞水腫似杯狀細胞樣,固有層血管擴張、充血。
(3)防制措施
加強對母豬的飼養管理,合理地調配飼料,飼料品種不要突然改變,保持母豬泌乳平衡。改善豬舍和環境衛生。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豬舍地面保持平整、清潔,隨時清除污水和糞尿,每周消毒一次。注意通風、保暖。仔豬實行提早喂料,飼料應營養全面,加強運動,補充飲水,可在仔豬運動場內放置少許炒熟谷粒和清潔泥土,讓仔豬嚼食,以促進消化機能發育。防止缺鐵性貧血,2~6日齡仔豬肌注5%右旋糖酐2ml,或母豬加喂抗貧血藥,如硫酸亞鐵250mg,硫酸銅10mg,亞砷酸1mg,每天1次。以多價致病性大腸桿菌苗免疫母豬,使仔豬獲得被動保護。1周齡以內的仔豬,可用福爾馬林滅活大腸桿菌自家苗免疫;21日齡內的仔豬可口服免疫血清。動物微生態制劑如促菌生、調痢生、乳康生等有一定的預防效果。本病發生時,應把發病仔豬連同母豬一起隔離飼養,并對仔豬進行治療,可使用騰駿“百利安”灌服,效果確切。
三、豬水腫病
1、診斷要點
多見于斷奶不久的仔豬,育肥豬和10日齡以內乳豬少見,肥胖豬最易發病,癥狀最嚴重。呈地方流行性,一般只限于個別豬群,不廣泛傳播。同一群中發病率10%~35%,病死率可達90%。春秋季節變化時多發?!〖毙园l作時突然死亡。一般病程初期表現為精神萎頓,食欲降低,肌肉震顫,四肢無力,步態虛滑。病程中期表現為共濟失調,驚撅,對外來刺激十分敏感,觸之驚叫,聲音嘶啞,大多驚串,由于運動失調而倒地,四肢亂動。后期反應遲鈍,后驅麻痹,常臥地不起,眼瞼水腫,有的逐漸蔓延至顏面,頸部、頭部“發胖”。呼吸困難,皮膚發紫。病程為2~5天,大多轉歸死亡。
2、病理變化
眼瞼和頭部皮下水腫。胃大彎和賁門部粘膜嚴重水腫,切開呈膠凍樣,有黃色液體流出。結腸系膜有廣泛性的膠凍樣水腫。胸腔和腹腔積液。全身淋巴結尤其是腸系膜淋巴結充血、水腫,呈櫻桃紅色外觀。
3、防制要點
改善飼養環境,保持豬舍衛生、干燥、通風,控制舍內氣溫,防止氣候突變對豬群造成影響,不要突然改變飼料和飼養方法,防止飼料單一。
對仔豬可實行早期補料,1周內限制飼料攝入量,仔豬飼料營養成分中減少蛋白質含量,增加纖維素和維生素含量,補加亞硒酸鈉-維生素E粉和抗菌素藥物。治療原則為抗菌、利尿、消腫、抗休克和解毒。一般用口服抗菌藥物輔以鹽類瀉劑的方法,抑制和消除腸道內細菌及其毒素。靜脈注射葡萄糖、甘露醇、大劑量碳酸氫鈉,口服利尿素等方法對減輕癥狀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