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飼養管理粗放、飼料條件較差和氣候寒冷的情況下母豬癱瘓極易發生。該病發生后,不但影響母豬的利用價值,而且也影響仔豬的質量,給生產造成很大的損失。發病時間與癥狀:母豬癱瘓一般發生在產前數天及產后30天左右,個別母豬在產后幾天內就會出現腰部麻痹、瘸腿及癱瘓現象。癱瘓之前,母豬食欲減退或不食,行動遲緩,糞便干硬成算盤珠狀,喜歡清水,有拱地、啃磚、食糞等異食現象,但體溫正常 。癱瘓發生后,起立困難,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時后軀搖擺、無力。驅趕時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聲,最后癱臥不動。
發病原因:
一是母豬日糧中精料比例過高。據觀察,在飼喂粗飼料較多的豬場,母豬產仔前后很少發生癱瘓,這說明母豬發生癱瘓與日糧中粗飼料所占比例大小有密切關系。據專家分析,可能是因為粗飼料在日糧中的比例較高或豬的生產力較低,使母豬日糧中的鈣磷比例得到了調整。
二是母豬日糧中鈣磷不足。當日糧中鈣磷不足時,母豬產仔前后就會挪用骨骼中的鈣和磷,時間一長,就會導致母豬體內鈣磷缺乏,特別是高產母豬,更容易發生該病。產仔20天后,母豬泌乳量達到高峰時,病情大多趨于嚴重。三是精料中谷類、豆類等比例過大。谷類、豆類中所含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這種磷不僅不易被豬利用,而且還會妨礙鈣的吸收,使豬體組織中鈣磷嚴重不足,導致癱瘓。
防治措施:
合理搭配飼料,力求日糧營養均衡。根據母豬飼養標準,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盡量多喂青綠飼料(不可一次喂得太多,以防母豬拉稀)或優質干草粉,并補喂礦物飼料及添加劑等,可有效提高母豬生產力和預防母豬癱瘓。對處于懷孕期和哺乳期的母豬,每頭每日可喂優質骨粉、食鹽各20克。如果沒有骨粉,可適當加大日糧中麥麩、米糠等含磷較多的飼料的比例,加喂地瓜蔓等含鈣較多的青粗飼料,對防治母豬癱瘓也有良好效果。對發病的豬,應盡早進行對癥治療。可使用豬骨或其它新鮮畜禽骨經烘干粉碎后,拌入飼料中喂豬,每天每頭可喂30克左右。對重癥病豬,可用5%-10%的氯化鈣注射40毫升-8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嚴禁肌肉注射或將藥液滲漏于血管之外,并用高度白酒或10%樟腦酒精涂抹皮膚并進行人工按摩,以促進其血液循環,恢復神經機能。在抓緊治療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強飼養管理,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同時要喂給易消化的飼料,注意保持豬舍干凈衛生,增加墊草厚度,經常幫助母豬翻身,以防發生褥瘡;此外,還要盡量減少環境中的應激因素,以利母豬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