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觀念是第一限制性因素 筆者認為,我們的品種與歐、美并沒有多大差異,規模化豬場飼養的品種基本來源于近幾年從歐、美引進的品種。是不是飼養條件及設備的差異?筆者認為也不是。前段時間筆者陪同一位歐洲養豬專家參觀國內一家養豬場,設備條件很一般,但窩初生活仔數平均可達12.5頭以上,平均窩斷奶成活數11 頭以上,專家看了贊不絕口。雖然設備條件很一般,但生產水平與歐洲很接近,外方專家認為人力資源可以補償設備條件的不足。技術差距還是關鍵,又是什么影響了技術?筆者認為是觀念。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把豬定位為雜食動物,人不能吃的東西才給豬吃,豬根本就不用吃那么好:但現在的豬變了,與我們20年前養的豬相比較可以說完全不是同一種豬?,F在豬的背膘比30年前中國品種至少下降了50%,隨著瘦肉率的不斷提高,現代豬與其祖先相比對營養更加敏感,而我們大多數豬場沒有對這種變化高度重視,養的是現代品種,用的是舊的飼養模式,低投入又想高產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筆者發現,我國豬場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在引種時舍得花錢,但飼養過程中卻舍不得花錢,養的是優秀品種,用的是舊的飼養管理方式,吃的是低標準飼糧,結果必然是良種的性能不得發揮。
2 后備母豬培育階段的誤區
一個具有優秀繁殖能力的基礎母豬群,始于后備母豬的培育。而很多豬場對后備母豬的培育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后備母豬培育結果對繁殖母豬一生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2.1 有很多豬場后備母豬不使用專用的飼料,與育肥豬養在一起吃在一起,等體重夠了就開始配種,這樣的母豬怎么能高產?現在的瘦肉型母豬在后備階段對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維生素的要求一般都會比育肥豬高30%~40%,有的營養素甚至高1倍。我們希望后備母豬配種時骨骼能夠充分的礦化,為未來的高繁殖性能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有很多豬場后備母豬培育階段過度限飼,導致配種時體重偏小,配種時P’背膘厚度低于要求標準 (最后一根肋骨處,距背中線6厘米處的背膘厚度,配種時要求達到18~22毫米),國內很少有豬場測量后備母豬100千克體重時P,背膘厚度(12~14毫米),這個指標對營養師很重要,因為營養師要根據這個指標調整后備母豬飼料配方中各種營養素的供給量,以確保后備母豬配種時P:背膘厚度能夠達到 18~22毫米。測量P:背膘厚度的意義是能夠清楚的知道母豬的儲備能力。大量的試驗已經證實,配種時母豬P,背膘厚度如果能夠達到18~22毫米,母豬使用年限會延長,初產時泌乳能力強,這個指標幾乎可以影響母豬的一生。而我國大多數豬場不具備測量 P,背膘厚度的能力,這些豬場可以參照另外一個簡單的指標,就是讓后備母豬能在150日齡達到100 千克體重。有很多豬場的育肥豬生長速度都很難達到這么快;第二次發情配種時體重能夠達到125~ 135千克。配種時體重大的母豬繁殖能力表現好,而很多豬場母豬初產時在限位欄中還能轉身,這樣的母豬沒有辦法高產,因為儲備很快就會消耗殆盡而表現出泌乳能力不足,而且二產以后的生產指標均會受到影響。
2.3 后備母豬培育成功率下降,有很多后備母豬是因為不發情而被淘汰。后備母豬不發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后備母豬飼養管理過程中忽略了讓 150日齡的小母豬每天與成熟的公豬接觸。常規做法應該是每天接觸兩次、每次15分鐘,而且必須是身體直接接觸。歐、美的豬場對這個管理程序做得非常認真,這樣做不僅能夠提高后備母豬的發情率,更重要的是初產產仔數也會提高。歐、美的人力資本要比我們昂貴得多,而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遠不如人家做得好,筆者認為還是重視程度不夠,最后不得不把后備母豬變成商品豬,經濟損失很大。
3 母豬繁殖能力低下是普遍問題
母豬繁殖能力低下是我國養豬場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影響豬場經濟效益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產仔數少,有很多豬場產活仔數還不足10頭,而且母豬泌乳能力很差。如果產仔數上不去,每頭母豬年提供的商品豬數就很難達到或超過24頭,對豬場經濟效益影響非常大。事實上母豬窩產仔數這一指標充分反映了母豬系統繁殖能力的情況,在豬場一提到產仔數少的問題,很多技術人員就會聯想到是不是配種有問題。事實上大多數都不是配種的問題,而是營養供給模式不合理,導致母豬基本繁殖體況被破壞,體況差的母豬排卵數少,產仔數自然就少。如果不能從根源上抓起,改變母豬的基本繁殖體況,很難通過其它方法改變這個指標。如何判斷母豬的系統繁殖能力是否正常,筆者認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這個豬場平均產活仔數情況,產活仔數達到12.5頭以上的為優秀,達到11.5頭以上的為較好,10頭或10頭以下的可以判定為較差。這一指標的改善是根本性的改善,也是母豬系統綜合能力的表現,這個指標也反映出了日常管理及營養供給模式存在的問題。下面談談飼養管理過程中經常發生的一些錯誤做法和存在的問題。
3.1 妊娠階段的問題
3.1.1 母豬妊娠階段飼喂量過高。正常的飼喂量應該在1.8~2.2千克范圍內,而有很多豬場高達2.5~ 3.0千克,為什么會多喂?主要是因為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豬體儲消耗過大,如果不多喂母豬的體況就會過瘦;但妊娠期飼喂量過高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哺乳期母豬的采食量就會大幅度下降,導致哺乳母豬日進食營養總量不足,影響母豬泌乳力;初產母豬和二產母豬表現出的問題就會更大,諾丁漢大學的研究(C。le等,未發表)發現,當第一胎和第二胎的母豬妊娠期間的給料量高于1.93千克/天時,就會發生泌乳期采食量降低的現象,第二胎比第一胎更嚴重;當妊娠期的采食量增加1千克/天時,泌乳期的采食量第一胎會減少1.48千克/天,第二胎則減少了2.21 千克/天。妊娠階段飼喂量過高對母豬繁殖能力的提高是極其不利的。
3.1.2 妊娠后期母豬加料問題。這個問題爭議很多,國內大多數豬場愿意在妊娠到84天時開始加料,而歐、美很多豬場是妊娠到100天開始加料。美國堪薩斯大學的研究認為,84天加料會影響母豬乳腺的發育,同樣也就會影響到母豬的泌乳能力初生重小(1.2~1.4千克)是豬場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知道初生重與成活率有很強的正相關關系,因為初生重在1千克以下的哺乳仔豬,死亡率會高達67%以上。豬場大多數都認為,哺乳仔豬育成率與飼養員有直接關系,其實更重要的是仔豬平均初生重,因為仔豬出生后就面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環境,完全符合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原則,所以說仔豬初生重是仔豬成活率的一個基本保證。另外仔豬初生重與斷奶體重也有很強的正相關關系,初生重每提高100克斷奶體重會增加0.35~1.07千克。綜上所述,在強調仔豬初生重的重要性的同時,要提醒現場管理者妊娠后期母豬加料量的管理很重要。如果仔豬初生重不達標不僅僅影響成活率、斷奶重,而且由于母豬的營養儲備被提前透支,在影響哺乳效果的同時也會影響下一個繁殖周期的生產指標。
3.1.3 產前減料。產前減料時間過長也是目前豬場的一個錯誤做法,產前減料1~2天已經足夠用了?,F在研究已經表明,產前減料1 2天主要目的是讓體儲提前被活化,增強哺乳期母豬動員體儲的能力。有很多豬場產前提前5 6天就開始減料,這種做法是在提前消耗母豬的營養儲備,會嚴重影響哺乳母豬的泌乳力,還會延長斷奶至發情的問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