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后備豬的選留方法是最近幾年養豬先進國家的研究熱點。目前。多數集約化養豬的大國,種豬/后備豬的生產基本集中到了少數專業化育種公司,商品豬場的后備豬基本是外購。大型種豬公司純繁群的后備豬即使來自本集團公司的內部,也往往是來自其他的分場,尤其是母豬群與保育肥育豬分開飼養的公司,更不用說施行跨場間遺傳評估的大型種豬公司內的后備豬交流了。與其他研究一樣,后備豬選擇方法的研究之所以成為重點熱點,也是為了解決在養豬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種豬場與商品場后備豬的選擇重點很不相同(表1)。進行純種選育的豬場,場內自產的后備豬,最后的選留決策主要基于完成生長性能測定之后評估出的育種值。進行多品系純種豬選育的種豬場,作為終端父本與母本的育種值選擇重點不同,大多數國家通過給不同的性狀以不同的經濟加權值來制定綜合選擇指數,并根據指數的高低來決定后備豬的取舍。
仔豬斷奶時(可加入斷奶窩重的資料)后備豬的選擇就可以開始了:利用現有種豬群的記錄資料,計算出父母各性狀育種值,父母育種值各一半相加,選擇指數高的窩仔作為備選后備進入測定。當然這一切,本文來自豬場動力網www.powerpigs.net。在其父母選配時即初步確定了,只是由于新測定母豬資料的增加,在最近的這批斷奶時再計算育種值會更為精密。商品母豬場的情況則不相同,根據育種值和測定資料基本選擇難以開展。雖然出欄肉豬性狀改良的一半來源干母豬,但是,即便后備豬是場內自繁,公豬精液往往是用混精,除非擁有較大的核心群又能夠利用雜交母豬信息,不然商品母豬場后備豬將來的生產表現主要依靠外購的種豬場的選育水平來提高。
選留的后備豬不攜帶豬瘟和偽狂犬野毒抗原是基本的健康要求,但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大大增加了后備豬選擇的難度。PRRS病毒流行程度對母豬群的繁殖效率影響很大,豬場動力網中國最養豬業的養豬技術網站。幾乎從根本上改變了豬場及其生產流程的設計。有條件的豬場,都設法將易感的保育育肥豬群從母豬場分離出去,即使是自產的后備豬,重新回到母豬群的過程也變得十分復雜。由于目前對PRRS病毒的交叉保護機理尚不明了,病毒活躍的陽性母豬群也不愿引入新的未知毒株,大型母豬場引進的后備豬都要求PRRS抗原陰性。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仔豬感染PRRS病毒后的數毒期可能長達157d(Nilub01aDetc 2004)Ill,如果要保證后備豬在配種時不再散毒,后備母豬要在斷奶后不久就要引進。除非推遲2~3個情期再配種,不然像我國目前這種50 kg左右引進后備豬的做法幾乎不能防止PRRS引入。這就是國外母豬場要求建立獨立的后備豬培育舍(Gilt DevelopmentUnit,GDU)的原因(Patterson(2i,J.etc,2005)。GDU帶有保溫保育設施,引進剛剛斷奶的后備豬,分批進行病毒檢測、馴化、測定、免疫,直至通過誘情發現第1次明顯的發情,才轉入母豬群。GDU可以與母豬舍相隔不遠,但往往需要分間隔離,獨立通風,需要有保溫保育舍和公豬誘情舍。在PRRS的防控沒有真正的進展之前,建立科學設計的GDU是有效控制后備豬引入疾病的關鍵措施。更為重要的是,國外集約化養豬的母豬死亡率、淘汰率、動物福利要求等方面的問題近年來變得十分突出,母豬的年均淘汰率加死亡率遠超過50%,母豬的生產利用年限已成為直接影響母豬群經營效果的大問題(表2)。
美國母豬的平均淘汰胎齡均約3.8胎(Stalder K2009),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生產紀錄標準里,后備從母豬進群直至臨近分娩記為0胎。如果依此計算,中國母豬群的平均淘汰胎齡并不比美國的好。
提高母豬的生產壽命需要精確指標來分析母豬淘汰離場的原因。Motd31及Mabry等(2009)利用美國中西部一家12萬頭母豬的3個豬場隨機選出的2000頭母豬進行了為期20個月的分析。這項研究將母豬的淘汰原因分成了生產人員易于識別的幾大類型:
試驗開始時,將母豬分成2類,一類是從后備豬進場直至臨近分娩的0胎青年母豬,以及試驗期間5胎以上的母豬,3個豬場兩類豬的數量相等。重要的發現是,那些能夠在群5胎以上的母豬在其第1胎與青年母豬的相同胎次相比。
這項研究還發現,青年母豬在前5胎淘汰的主要原因是繁殖障礙(35.1%)和結構(22.1%),而超過5胎后主要因為太老淘汰。繁殖障礙和結構肢蹄原因只占12.2%和7.5%。瑞典的1項在21家豬場2萬余頭母豬的研究(Engbloml4],L.etc.2009),將母豬的利用年限定義為第1次分娩至淘汰的天數,淘汰原因細分為生產水平降低、繁殖紊亂、泌乳問題、肢蹄腿病和死亡。
與北美的情況有所不同,繁殖原因淘汰的比例僅為27%,泌乳問題(乳房炎、少乳,無乳)高達18%,豬多多論壇養豬人交流與學習的互動平臺。肢蹄腿病9%,死亡占4%。這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后備母豬選擇時肢蹄、乳頭整齊度等外貌選擇的重要性。設計合理的豬場管理軟件均應對母豬淘汰原因預設科學分類,至少在大的類型上分為繁殖障礙(含不孕、產仔、泌乳問題),肢蹄、體況、死亡等等,對母豬管理和后備豬選擇是有意義的。
母豬的生產利用年限有很多指標:平均淘汰胎次、母豬群平均胎次、后備母豬在群體中的比例、母豬年更新率、母豬一生在群天數(SOW herd life days)、母豬一生生產天數(SOWproductiveherdlifedaY),等等。自后備母豬進群直至其淘汰離群期間,總的在群天數即母豬一生在群天數,其中總的妊娠 泌乳天數即使所謂母豬一生總的生產天數。應考慮用母豬一生生產天數衡量母豬利用年限,而用母豬一生在群日平均提供的合格斷奶仔豬頭數衡量母豬群的生產效率。這些指標說來起來似乎復雜,使用電腦管理軟件很容易實現,也是進行母豬利用年限選擇時必須考慮的。
通過對北美1996至2004年期間51萬多頭母豬的分析(Stalder及Mabry,Pig:Champ Benchmark 2009),母豬一生平均在群的天數為579d,期間總產仔51.8頭,產活仔46.4頭。斷奶40.6頭,但是最好的10%的母豬群,上述指標分別為727 d,62.6頭、56.4頭和49.3頭,差距十分明顯,一般的群體有很大的改進潛力。作為重要的固定資產投資,后備豬的投資多年逐步折舊(中國一般折3年),亦即投資的回報需要在多個會計期間實現。有沒有回報、回報率的高低會受到不同商品豬價、飼料飼養成本、母豬產仔表現、母豬一生在群時間、進群至配種前的培育成本、淘汰母豬的殘值等等因素的影響。進行了投資回報的凈現值及其風險因素分析之后,大多數情況下,母豬需要平均在群4胎以上才具有正的經濟回報(Rodriguez-Zas,S.L.2003,2006)f,J,達給后備豬的選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母豬場的生產效率及其經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豬的生產水平及使用壽命(更新率)。
總之,后備豬的選育方法影響豬群的遺傳進展、繁殖效率、縫康狀況,進而影響母豬的生產壽命,對豬場的經營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的目的是總結近年來國外的研究進展,綜述后備豬選擇方法的進展,讀者諸君可根據自己豬場的具體情況選擇性參考。
2步驟及要求
由于豬場類型,后備豬來源、GDU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企業在后備豬選擇時所具有的時機、可以施加的影響及其強度有很大的不同。如下的步驟和選擇要點是一般性的,而且針對健康狀況。正常”的豬群,可能最適用于母豬育肥一條龍的大型種豬場來自留后備母豬.(表3)。選擇的指標里沒有包括遺傳標記的基因檢測,可待這方面的研究取得進一步進展之后再做討論。
實踐證明,在各個選擇時機留出足夠的頭數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窩選和選擇進入測定舍時。夏季留種、仔豬成活率有問題時,更應該留夠數量。在斷奶日齡的仔豬階段,按計劃需要量的200%的留出是最基本的要求。25 kg左右的仔豬生長到60 kg期間,蹄型、乳頭外陰的型狀有很大的變化,有時要淘汰一大部分。100 kg左右的后備豬,如果按傳統的誘情方法,75%能有明顯的初情期便很不錯,更不用說炎熱的夏天了。要想滿足母豬群的配種目標,留夠初選的后備頭數是關鍵。
后備豬的測定舍應盡量模仿商品場的生產條件,包括飼料、設備設施、溫度、通風環境等等。在太過適宜的測定環境中選到的后備豬,很可能不適應實際的生產條件。測定群體一般要大于3頭,豬場動力網中國最專業的養豬技術網站。但通常不超過50頭(Todd See,2007)。近年來,國外養豬業者非常重視肢蹄的選擇,特別是在測定結束后100 kg左右的后備做最終選擇的時候。肢蹄的原因是母豬在3胎以內淘汰的第2大原因,對在限位欄飼養的母豬更明顯,直接影響母豬的利用年限。
對后備豬肢蹄的基本要求是關節有緩沖(不要太直)、間距合理便于起臥和行走。圖3中的M、N角度都不太大(太大時腿太直,起立行走困難),D處有合理彎曲緩沖(已經證明輕度的臥系有利于提高母豬利用年限)l C/G處的膝、跗不突出(凸膝的母豬在限位欄里易擦傷)。E上面的尻骨較平寬。不要選留后腿(后視)X型的后備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