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個體體重管理期(0~3周)
育雛如育嬰,O~3w雛雞的生長發育決定了后期雞群的,本質,經驗表明,雛雞1~3w體重和后期體重增長的相關系數高達70%,保證1~3w雛雞體重達標至關重要。實際生產中主要通過做好喂料管理、飲水管理和個體管理,實現幼雛個體體重達標率100%的理想目標。
1 喂料管理
(1)喂料原則:少喂勤添,滿足雞群營養需要。(2)開食管理:①開食時間:初飲后2~3小時,以達到防止雛雞脫水和增加卵黃吸收的目的;②飼料選擇:選擇強化幼雛顆粒料,其優點在于容易吸收、營養全面且提高雛雞采食量;③開食效果評判:雛雞開食后6小時嗉囊充盈度達到90%,開食后24小時嗉囊充盈度達到100%,說明雛雞開食效果較好。
2 飲水管理
(1)飲水原則:飲水充足、衛生。①初飲管理。初飲目的:早飲水防雛雞脫水,利于維持體內代謝平衡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初飲方法:飲水罐飲水,雛雞上籠前2小時備好水,并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和0.1%的水溶多維,葡萄糖使用注意事項為添加量5%~6%,連續1~2天。②飲水衛生。飲水罐應每天清洗一次。進雞前一天對飲水管消毒并沖洗,以后每半月消毒一次。過濾器每周反沖或清洗一次,并在使用水溶性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后立即清洗。
3 個體管理
(1)管理原則:及時挑選,精細管理,將每只雛雞養好,最理想的狀態是個體體重全部達標,雞群中不出現弱雛。
(2)挑選和管理方法:①上籠前:挑出身體較軟、體重偏輕、卵黃吸收不良、臍帶愈合不好、精神差的雞只,減小密度并放到溫度高的位置飼養;②4~6日齡:挑出瘦小、體軟、掙扎無力和精神差的雛雞,如雞群整體較差時,需要全部過秤分群;③分層時:及時將雛雞群分為二層和三層,以減小飼養密度,促進雛雞生長發育,分層同時可以將弱雛挑選出來;④免疫時挑雞:免疫的同時,將體重偏輕、精神狀態較差的弱雛挑出。
二 群體體重管理期(4~14周)
分群管理是對群體體重水平較差時的補救措施,當雞群中雞只體重達標率為100%,且均勻度在85%以上時,則沒有必要進行分群管理。
1 群體均勻度達標的重要性
群體均勻度決定了雞群產蛋率達到90%的日齡、高峰期產蛋尖峰高度和90%產蛋率維持時間。
2 均勻度管理一分群管理
(1)分群目的。便于對雞群進行飼養管理,減小飼養密度,確保群體雞只生長發育一致,提高雞群合格率,促進體成熟一致。(2)分群時間。①28日齡分群:育雛結束前,對雞群進行一次分群,可以參考頭部頸部絨毛更換情況判斷雞只大小,通常4周齡發育正常的雛雞頸部絨毛脫落完畢,并生長出新的羽毛,而頸部絨毛沒有更換的雛雞發育晚,體重偏輕,應挑選后單獨飼養;②70日齡分群。對全部雞只進行稱重,按體重大、中、小分為3群,體重偏小雞只放于中層,體重較大雞只放于下層;③分群后飼喂方法。低于標準體重的雞群,降低飼養密度,增加采食空間;增加飼喂量和飼料營養,促進弱雛骨骼發育和體重增長。超過標準體重的雞群,采取限制飼喂的方法,防止過于肥胖,影響生產水平。
三 轉群期體重管理(15~16周)
兩段式“全進全出”飼養模式下,雞群于15~16周轉入蛋雞舍,在轉群時期要穩定過渡,最大限度減小轉群應激,保證轉群后雞群體重正常增長。
1 轉群目標
轉群后體重正常增長,不下降。
2 轉群措施
(1)轉群前做好準備工作。轉入蛋雞舍溫度與育成舍溫度接軌是轉群后雞群穩定過渡的基礎;遠途轉群時,轉群前不可斷料,要飼喂充足,并保證雞群采食量;轉群前兩天開始飼喂抗應激飼料或者投喂Vc等抗應激藥物。(2)轉群中規范動作,減小應激。抓雞、裝雞時需抓雙腿,動作要輕;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夏季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并做好防雨準備;遠程轉群要將車速控制在60千米/小時之內,防止車速過快或突然停車造成壓雞。(3)轉群后加強飼養管理,保證體重達標。轉群后一周左右逐只稱重,根據體重大小調整雞群,分群飼養,對體重不達標雞只及時采取措施。
四 產前體重管理(17~19周)
早分群、保兩熟,產前體重管理期需重點做好大群分群工作,提高大群均勻度;做好光照管理,確保體、性成熟同步。
管理目標:雞群開產適時化、同期化;管理意義:開產體重差異越小,則性成熟越趨于同期化,產蛋高峰上得快、上得高。管理措施:轉群后7天左右,避開免疫,雞群穩定后便可以進行分群;為了減小應激,19~20w通過觀察雞冠大小進行分群;對體重不達標雞群采取自由采食、增補維生素和料內噴水等措施增加采食量。
五 上高峰體重管理期(20~22周)
管理目標為雞群體重周周達標,產蛋上升正常,需重點關注各種應激和條件性疾病對體重增長的影響:(1)減小各種應激:產蛋應激、環境應激、輸精應激、光照應激、免疫應激等;(2)預防條件性疾病:包括脫肛、啄肛、輸卵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