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村游入口”進入,參觀有機蔬菜區;穿過有機肥廠,就是養豬場,豬糞沼氣發酵變成有機肥,可澆蔬菜;從職工休閑區再往前走,是一片水面——漁業養殖區……
這不是城郊的“農家樂”,而是一個位于武漢最偏遠郊區江夏法泗鎮“養豬大戶”胡賢和的生態農莊怡山灣。胡賢和介紹,從養殖幾頭生豬開始到現在5萬頭生豬的規模,摸索出了“豬——沼——電”“豬——沼——稻、魚、菜、藕、林果”的生產模式,不僅為農田提供大量的有機肥,也為村民生活提供沼氣、電力,年節約資金140萬元。
30年前,胡賢和復員回家務農,不甘貧窮的他承包了村里的40畝低洼田養魚,當年獲純利2萬元。初嘗甜頭的胡賢和1992年投資2000元在魚池邊建起一間20平方米的豬舍。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他注冊組建了“武漢市江夏銀河漁牧發展有限公司”。當時養殖水面已經達到180畝,豬舍規模達到3000平方米。
胡賢和說,當初做沼氣池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對養豬場來說,最難的是對豬糞便的處理,但是豬糞便又是很好的農家肥。正在苦惱時,恰好看到一本農業科技雜志上關于豬糞發酵成沼氣的文章,大受啟發,趕緊讓縣能源辦設計,自己建設了一個小規模的沼氣池。
他說,有了沼氣池綜合成本比其他養殖戶明顯下降,這十幾年農莊僅種菜、種林果需要的化肥這一項就節省了幾百萬元。而且,沼渣是有機肥料,能夠增加土地的有機質,生產出的農產品更安全,在市場上的售價也更高。比如蓮藕,因為完全使用沼渣、沼液,能夠達到綠色標準,已經出口至加拿大多倫多市場,每畝產值達5000元,比一般種植戶的增加一倍。
與此同時,沼氣還成了胡賢和生態農莊中的主要能源。他說,在農莊里,安裝兩臺100千瓦的發電機組,使用沼氣發電,節約能源。豬糞發酵成沼氣,部分沼氣用來發電自己用,部分給附近居民點燈、燒飯。村民不需要上山砍柴破壞生態環境,農莊也不需要靠燒煤燒油耗費能源。
記者了解到,胡賢和的生態農莊目前建設沼氣池6座,鋪設沼液沼渣輸送管網1萬余米,日產沼氣1300立方米,可滿足農莊生產和村民生活需要。沼液沼渣輸送到水田旱地,是高效的有機肥。
目前胡賢和的節能減排試驗已讓怡山灣生態農莊成為武漢市最大的農業循環經濟基地之一。統計顯示,去年這里的年產值達3100萬元,利潤超過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