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鵝瘟,又稱鵝細小病毒感染,是雛鵝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以精神萎頓、食欲廢絕、嚴重下痢,有時出現神經癥狀,死亡率高為臨診特點,可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并可經卵垂直傳播。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雛鵝大批死亡,對養鵝業的發展影響極大。雛番鴨亦可感染小鵝瘟病毒,并有類似的臨床表現。因此,正確診斷小鵝瘟是有效防控小鵝瘟的關鍵所在。
一、流行病學診斷該病主要發生于20日齡以內的雛鵝,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90%~100%,且發病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近年來,1月齡以上鵝發病的病例增多。病鵝、帶病鵝群及隱性感染的成鵝是該病主要的傳染源。小鵝瘟在我國各地均有流行。華東地區流行季節為每年12月至次年7月,東北、西北地區為4~7月,西南地區為每年11月至次年6月。
二、臨床癥狀診斷雛鵝3~5日齡即開始發病,7日齡以內的雛鵝感染常呈最急性,往往沒有癥狀就突然死亡。15日齡以下發病的雛鵝一般為急性,病鵝精神萎頓,縮頭松毛,步行艱難,離群獨處,打瞌睡,繼而食欲廢絕,喜飲水,嚴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黃綠色并混有氣泡的稀糞,鼻孔流出漿液性分泌物,搖頭,口角有液體甩出,呼吸用力,喙端色澤變暗,嗉囊中有多量氣體或液體;有些病雛臨死前出現神經癥狀,頸部扭轉,全身抽搐,兩腿麻痹,1~2天內衰竭死亡。15日齡以上的雛鵝表現為亞急性,以精神萎頓、消瘦、拉稀為主要癥狀,少食、病程長,有的可自愈但生長不良。一般病禽的日齡越大,病程越長,癥狀越輕,死亡率也較低。
三、病理變化診斷可見腸道的血管怒張,十二指腸的黏液增多,黏膜呈橘黃色,小腸中后段膨大增粗,腸壁變薄,里面有容易剝離的凝固性栓子。直腸黏膜輕微出血,內含黃白色稀糞。肝臟腫大,呈棕黃色,膽囊明顯膨大,充滿藍綠色膽汁。胰腺顏色變暗,個別鵝的胰腺出現小白點。心肌顏色變淡。脾臟充血。腎臟腫脹。法氏囊質地堅硬,內部有纖維素性滲出物。有神經癥狀的鵝剖檢后,可見腦膜下血管充血。有的病變不典型,僅見黏膜充血或出血,腸內容物混有較多的灰白色纖維素性絮片。
四、實驗室診斷確診需進行病毒分離或血清學試驗,如瓊脂擴散試驗、聚合酶鏈反應可作出較準確的診斷。
五、鑒別診斷1、與鵝副黏病毒病(鵝新城疫)的區別:鵝新城疫所有品種和日齡的鵝都可發生,肺部有出血;小鵝瘟主要發生于1月齡內的小鵝。2、與病毒性腸炎的區別:病毒性腸炎發生于進雛后6~30天,以8~15天多發,發病速度和傳播速度較慢,發病24小時內只有10%左右的患雛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小鵝瘟發生于進雛后4~6天,以第五天最易發病,且發病迅速,傳播快,發病12小時就有50%左右的患雛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