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文件
農醫發[2012]24號
農業部關于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畜牧獸醫(農牧、農業)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畜牧獸醫局,部機關有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
2012年5月2日,《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 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由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2012]31號)發布實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指導全國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綜合性規劃,是我國動物疫病防治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進入了規劃引領、科學防治的新階段。為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切實落實《規劃》,保障《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實現,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緊緊抓住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重大機遇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動物疫病防治工作。近年來,按照中央總體部署,各地、各有關部門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扎實推進動物疫病綜合防治工作,有效控制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有效防范了牛海綿狀腦病、非洲豬瘟等外來動物疫病傳入,有力保障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的動物產品安全,成功應對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的災后防疫。目前,我國動物防疫法律體系基本形成,防疫制度不斷完善,工作體系逐步健全,為分病種、分區域、分階段消滅動物疫病創造了有利條件。但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動物疫病病種多、病原復雜、流行范圍廣,防治形勢嚴峻??谔阋?、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總體下降,但仍存在免疫帶毒和免疫臨床發病現象;局部地區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呈上升態勢;外來動物疫病傳入風險持續存在。動物疫病給畜牧業生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也嚴重危害公共衛生安全,引發廣泛社會影響。隨著畜牧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養殖密度不斷增加,畜禽感染病原機會增多,病原變異機率加大,新發疫病發生風險增加。《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定位,指出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關系國家食物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關系社會和諧穩定,是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責,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兑巹潯芳蟹从沉私陙碓趧游镆卟》乐喂ぷ鞣矫胬碚搫撔?、實踐創新、政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我們做好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行動綱領。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把握動物疫病防治規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為新時期推動獸醫事業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必須深入領會《規劃》精神,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牢牢把握重大機遇,科學謀劃,狠抓落實,努力推動獸醫事業科學發展。
二、準確把握《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
《規劃》以維護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分病種、分區域、分階段的動物疫病防治策略,全面提升獸醫公共服務和社會化服務水平,有計劃地控制、凈化和消滅嚴重危害畜牧業生產和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動物疫病。到2020年,要形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有效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動物疫病綜合防治能力。生豬、家禽、牛、羊發病率分別下降到5%、6%、4%、3%以下,動物發病率、死亡率和公共衛生風險顯著降低??谔阋?、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6種優先防治的國內動物疫病達到《規劃》設定的考核標準。牛海綿狀腦病、非洲豬瘟等13種重點防范的外來動物疫病傳入和擴散風險有效降低,外來動物疫病防范和處置能力明顯提高。
三、進一步明確優先防治病種和重點防治區域
《規劃》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動物衛生狀況,綜合評估經濟影響、公共衛生影響、疫病傳播能力,以及防疫技術、經濟和社會可行性等各方面因素,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的優先防治病種和重點區域布局。各地要按照國家動物疫病防治總體部署,認真謀劃本轄區的防治策略。要將以下動物疫病納入本地優先防治病種,一是國家優先防治病種,特別是納入國家控制和撲滅計劃的疫病;二是對當地經濟社會危害大和具有重要公共衛生意義的疫??;三是本區域已經具備消滅或凈化條件的疫?。凰氖切Q病、蜂病、水生動物疫病等其他影響當地經濟的動物疫病。要深入推進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制定并推動實施本地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計劃。生豬優勢區、肉牛肉羊優勢區、家禽主產區等國家優勢畜牧業產業帶是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動物防疫經費、基礎設施建設等要重點傾斜。布魯氏菌病、結核病、狂犬病、包蟲病、血吸蟲病等重點人畜共患病流行區,要重點做好相關防治工作。對海南島、遼東半島、膠東半島等自然屏障好、畜牧業比較發達、防疫基礎條件好的區域或相鄰區域,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邊地區要積極推進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生物安全隔離區建設,適時開展相關認證。
四、全面落實《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
(一)實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魯氏菌病防治計劃。對口蹄疫,按照“分型控制、因地制宜、分區防治”的原則,對于A型和亞洲I型口蹄疫,采取全國同步控制和消滅策略,最終達到全國免疫無疫和非免疫無疫的目標。對于O型口蹄疫,在防疫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率先建設免疫無疫或非免疫無疫區域,最終達到全國部分地區免疫無疫或非免疫無疫,大部分地區達到穩定控制目標。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基于流行率和病毒變異的動態變化,適時科學地優化強制免疫、免疫撲殺并舉、監測清群等策略措施。定期評估家禽衛生狀況,及時調整免疫、監測、撲殺、檢疫監管等防治技術和策略。對布魯氏菌病,堅持人畜同步防治、聯防聯控、分區防治、分類指導的原則,穩步推進定期檢測、分區免疫、移動控制、強制撲殺等綜合防治措施。按照畜間和人間疫病發生和流行程度,將全國劃分為一類地區、二類地區和凈化區三個區域,整片同步推進,嚴格控制活畜從高風險地區向低風險地區流通。逐步壓縮一類、二類地區范圍,不斷擴大凈化區范圍,最終實現全國性非免疫無疫。
(二)消滅馬鼻疽和馬傳染性貧血。在現有基礎上加快推進消滅行動。開展持續監測和重點監測,嚴格檢疫監管,嚴格撲殺陽性動物。到2015年,全國消滅馬鼻疽;到2020年,全國消滅馬傳染性貧血。
(三)實施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新城疫防治指導意見。國家將制定單項病防治指導意見,各地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方案。通過免疫、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撲殺和無害化處理、檢疫監管等手段,逐步達到控制或凈化標準。
(四)開展血吸蟲病、包蟲病、狂犬病和奶牛結核病防治工作。對血吸蟲病,繼續實施防治計劃,重點開展家畜查治和監測工作,全國達到傳播阻斷標準。對包蟲病,繼續實施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家犬驅蟲和新生羊免疫等措施,全國達到控制標準。對狂犬病,完善犬只登記管理,逐步實施全面免疫,撲殺病犬,全國達到控制標準。對奶牛結核病,實施監測、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工作,全國7省達到維持或凈化標準,其他區域達到控制標準。
(五)大力開展種畜禽場疫病凈化工作。健全種用動物健康標準,實施種畜禽場疫病凈化計劃,加快推進畜禽健康促進策略。國家制定實施種畜禽場疫病凈化指導意見,加強種畜禽關鍵動物疫病的凈化工作。加強種源正向系統凈化工作,做好種雞場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沙門氏菌病和禽白血病,以及種豬場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豬偽狂犬病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等主要垂直傳播性疫病的防控。各地要結合實際情況,分別制定實施疫病凈化方案。建立市場準入和信息發布制度,通過定期監測和評估,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疫病凈化,逐步達到種豬、種雞場凈化標準。
(六)防范13種重點外來動物疫病傳入。堅持按照定期開展風險分析評估、科學監測預警,及時果斷處置疫情的要求,做好牛海綿狀腦病、非洲豬瘟、小反芻獸疫等外來動物疫病風險管理,在邊境地區和高風險區建立動物防疫安全屏障。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國家制定重點外來動物疫病防治應急預案和技術規范,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明確防范重點,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
未來一段時間內,本著集中精力辦大事的原則,對上述動物疫病,國家層面重點考慮納入全國撲滅計劃的優先防治病種,重點組織制定和實施禽流感、口蹄疫和布魯氏菌病等3個病種的防治計劃,以3個單項病防治計劃的實施,帶動其他動物疫病的防控。國家層面還將組織實施馬傳染性貧血和馬鼻疽消滅工作,繼續實施血吸蟲病、包蟲病防治計劃,推動出臺狂犬病防治計劃。對其他優先防治的動物疫病,國家層面制定防治指導意見,主要依靠各地的力量進行防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根據《規劃》要求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抓緊研究制定本地區動物疫病防治規劃,確定時間表和具體安排,拿出配套政策措施,并報農業部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