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場場區規劃應本著因地制宜、科學飼養、環保高效的要求,合理布局,統籌安排。考慮今后發展應留有余地。場地建筑物的配置應做到緊湊整齊,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約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節約供電線路、供水管道,有利于整個生產過程和便于防疫滅病,并注意防火安全。現現代化布局的要求與風格。
1、 分區規劃布局
奶牛場一般包括3-4個功能區,即生活區、管理區、生產區和糞尿污水處理、病畜管理區。具體布局遵循以下原則:
a、生活區:指職工文化住宅區。應在牛場上風頭和地勢較高地段,并與生產區保持100米以遠距離,以保證生活區良好的衛生環境。
b、管理區:包括與經營管理、產品加工銷售有關的建筑物。管理區要和生產區嚴格分開,保證50米以上距離,外來人員只能在管理區活動,場外運輸車輛、牲畜嚴禁進入生產區。
c、生產區:應設在場區的較下風位置,要能控制場外人員和車輛,使之不能直接進入生產區,要保證最安全,最安靜。大門口設立門衛傳達室、消毒室、更衣室和車輛消毒池,嚴禁非生產人員出入場內,出入人員和車輛必須經消毒室或消毒池進行嚴格消毒。生產區奶牛舍要合理布局,分階段分群飼養,按泌乳牛群、干乳牛群、產房、 犢牛舍、育成前期牛舍、育成后期牛舍順序排列,各牛舍之間要保持適當距離,布局整齊,以便防疫和防火。但也要適當集中,節約水電線路管道,縮短飼草飼料及糞便運輸距離,便于科學管理。粗飼料庫設在生產區下風口地勢較高處, 與其他建筑物保持60米防火距離。兼顧由場外運入,再運到牛舍兩個環節。飼料庫、干草棚、加工車間和青貯池,離牛舍要近一些,位置適中一些,便于車輛運送草料,減少勞動強度。但必須防止牛舍和運動場因污水滲入而污染草料。
d、糞尿污水處理、病畜管理區:設在生產區下風地勢低處,與生產區保持300米衛生間距,病牛區應便于隔離,單獨通道,便于消毒,便于污物處理等。尸坑和焚尸爐距畜舍300-500米以上。防止污水糞尿廢棄物蔓延污染環境。
2.現代奶牛場生產區規劃布局奶牛飼養大體上有兩種模式:傳統的栓系飼養方式和現代的散欄飼養方式。因此,奶牛場生產區規劃布局大體上也有兩種模式。
1)傳統的栓系飼養:主要以牛舍為中心,集奶牛飼喂、休息、擠奶于同一牛床上進行。各乳牛舍的管理相互平行,管理承包方式實行人員包干。即每人承包15-25頭牛,這些奶牛的飼喂、擠奶、清糞全由一人負責。其優點是飼養管理可以做到精細化。而缺點是費事、費時,難于實現高度的機械化,勞動生產率較低。
2)現代化散欄飼養:主要以牛為中心,將奶牛的飼喂、休息、擠奶分設于不同的專門區域進行。乳牛的管理工序垂直或交叉,管理承包方式實行工種包干。即飼喂人員專門負責奶牛的飼喂,擠奶人員專門負責奶牛的擠奶、清糞人員專門負責奶牛的清糞。其優點是省工、省時,便于實行高度的機械化,勞動生產率高。缺點是飼養管理群體化,難于作到個別照顧。奶牛場的整體布局應是實現兩個三分開:即人(住宅)、牛(活動)、奶(存放)三分開;奶牛的飼喂區、休息區、擠奶區三分開。盡量減少臟、凈道路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