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球蟲病是牛養殖中常見的一種寄生蟲病,病牛和帶蟲牛是牛球蟲病的傳染源。病牛體內的球蟲經過復雜的發育階段,生成卵囊隨糞便排出體外。在外界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卵囊發育為感染性卵囊,健康牛隨飼草、飼料、飲水攝入卵囊后即被感染。牛球蟲病一般發生在4月份~9月份,尤其在低洼、潮濕草場放牧的牛群很容易感染,在冬季舍飼期間也可發病。牛球蟲病的潛伏期為2周~3周,多為急性發作。初期,病牛精神沉郁,體溫正常或略升高,糞便稀薄并混有血液。約一周后,癥狀逐漸加劇,表現為食欲廢絕、消瘦、喜躺臥,體溫升高到40℃~41℃,瘤胃蠕動和反芻完全停止,腸蠕動增強,腹瀉,糞便中帶有血液、黏液和纖維素,惡臭。慢性病例可長期下痢,便血和消瘦,最終死亡。為此,對牛球蟲病必須要加強防治。
首先,要注重預防。在有牛球蟲病的地區,應采取隔離、治療、消毒的綜合性預防措施。因成年牛多為帶蟲牛,故應把犢牛和成年牛分群飼養,分草場放牧,發現病牛要立即隔離治療。牛舍和運動場要經常打掃,保持清潔和干燥,糞便、墊草要進行發酵,以殺死卵囊。可用熱水或3%~5%熱堿水對地面、飼槽、水槽進行消毒,并保持飼草、飼料和飲水清潔衛生。必要時可采用藥物加以預防,如在每公斤飼料中添加0.03克的莫能菌素,連用8天~10天,就能收到較好的預防效果。
其次,一旦發現已經患牛球蟲病,就要及時治療。可選用呋喃西林,每公斤體重7毫克~10毫克,每日二次,口服,連用7天;鹽酸氨丙啉,犢牛每公斤體重25毫升~66毫升,每日二次,口服,連用4天~5天。磺胺二甲嘧啶,犢牛每公斤體重100毫克,每日一次,口服,連用2天。對于癥狀比較嚴重的病牛,除口服上述藥物外,還必須采取對癥治療,如輸液、補糖、強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