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要做到有的放矢地治療豬病,首先要準確診斷豬病。
要做到有的放矢地治療豬病,首先要準確診斷豬病(診查病情,判斷何病)。豬病診斷的方法有多種,如臨床診斷、剖檢診斷、實驗室診斷、藥物診斷等,各種診斷互相配合印證,綜合得出診斷結論。但臨床診斷是最為常用的診斷方法,在一般情況下,僅依靠臨床診斷即可做出初步診斷。臨床診斷大致包括4個方面,即問診、望診、聞診、觸診,在實際工作中應將4種診斷方法結合起來,全面了解病情,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1 問診
問診是向畜主或飼養員了解豬在發病前后的免疫接種、飼養管理以及發病經過、主要癥狀和是否治療、用過何藥等情況,還需了解附近是否有豬病流行、死亡情況等。通過問診,對病豬做出是否是傳染病、中毒病、代謝病或一般普通病的估計。如飼喂了某種有毒飼料(爛菜葉、臭肉湯、農藥污染青料等),發病突然、嘔吐、發抖等,中毒的可能性就較大。同群豬有多頭發病,體溫升高,附近也有豬病發生,甚至死亡,這就是某種傳染病的可能性大。即使打過某種預防針(如打過豬瘟疫苗),但也可能因免疫程序不當,或注射的疫苗質量不行,注射方法不當,或已經過了有效免疫期,仍有可能感染上豬瘟。如果較多母豬常發生流產或產死胎和木乃伊胎,則應懷疑豬細小病毒病、豬日本乙型腦炎,或鉤端螺旋體病、布氏桿菌病等。
2 望診
望診就是用肉眼觀察豬群和病豬的一般狀態,包括對整體和局部的觀察。
2.1 望精神
一般有病的豬,精神較差,目光呆滯,耳不扇,尾不搖,喜歡獨立,或蜷臥在豬欄一角,被毛粗亂。
2.2 望形態
觀察病豬的動態,可直接幫助推斷某些病癥。如四肢行走不靈、立如木馬、背硬尾直、口緊難開,可能是破傷風;后肢拖地,不能站立,為后軀癱瘓;注射疫苗或某些藥液后不久,突然興奮不安、口吐白沫、間歇痙攣、甚至倒地,可能是過敏反應;出生后1~4天的小豬,精神委頓、痙攣倒地、四肢劃動、口嚼吐沫,有可能為低血糖癥;呼吸困難、呈犬坐姿勢,且體溫升高、喉部腫脹,可能為豬肺疫;神經癥狀包括共濟失調、步態異常、肌肉震顫、四肢劃動、狂暴興奮或麻痹、昏迷等,為某些疾病的主要癥狀,但不是唯一癥狀,有的疾病僅在猝死之前出現短暫的神經癥狀。表現有神經癥狀的豬病主要有:仔豬低血糖癥、仔豬水腫病、腦膜炎型鏈球菌病、神經型弓形體病、食鹽中毒、有機磷農藥中毒、亞硝酸鹽中毒、中耳炎、李氏桿菌病、乙型腦炎、偽狂犬病等。
2.3 望皮膚
皮膚粗糙、變厚、病癢、脫毛,多是疥癬、濕疹;蹄及乳頭處出現水泡、爛斑,多是口蹄疫或傳染性水泡病。觀察豬體表是否有出血紅斑點及斑點特征,在診斷常見傳染病時有較大意義。如豬瘟和豬丹毒,病豬的股內、腹部等處均可能發生紅斑,但豬瘟病豬紅斑多為點狀、斑出不齊、斑形不定、撫之不礙手、指壓不退色,而豬丹毒病豬,紅斑多為塊狀、呈方塊形或菱形、撫之礙手、指壓退色。
2.4 望飲食
食量減少,甚至不吃食的豬一般都是有疾病。但在某些正常生理情況下,如母豬發情期,母豬在仔豬斷奶時,仔豬散窩初期,也有可能減食,這時應注意區別。豬只想吃而不敢吃,需檢查口腔內是否有異物或創傷,食道是否有阻塞;豬不吃料而獨飲臟水、冷水,一般有體溫升高,可能是豬異嗜,因缺乏某些營養成分,如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