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社會的逐步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各行業細化、專業化,更多的人從事某一項社會活動。雞群的飼養經歷了事業化、專業化、行業化、產業化,逐步發展形社會活動的重要分支。行業的集中發展,帶動一系列上下游產業的發展,養雞設備也隨著養雞行業的發展從人工飼養到高度自動化飼養發展。本文從與我國商品蛋雞飼養有關的設備應用角度分析養雞行業發展的五大飼養模。
引言:
商品蛋雞的飼養周期一般在520天左右,按周齡計算可以類同人的生長周期如表1,每個階段的飼養品質的好壞與經濟收益有著極的關系,為此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行業分工越趨細化,更多看似與養雞無關的科學技術已越來越多應用于商品蛋雞飼養活動中。
生長周周期 商品蛋雞 人類
育雛期(兒童期) 0到6周齡 0到6周歲
育成期(青少年期) 7到16周齡 7到16周歲
成年雞(成年期) 17到75周齡 17到75周歲
表1
商品蛋雞飼養模式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國土遼闊,農業所屬各子行業發展不均,雞群飼養行業從人工傳統飼養到現代化集約飼養,主要飼養模式可分為:家庭“副業”飼養模式、小規模(農戶家庭)飼養模式、機械化飼養模式、自動化設備飼養模式及養雞工程5.0模式。此五種模式在國內目前相互補充,共同存在。
一、家庭“副業”飼養模式
此模式主要存在偏遠農村或城市郊區,人們為了不浪費剩飯菜或剩余糧食,在門前樹下喂養極少數量的雞群,目的是通過其所產生的雞蛋或雞肉還改善平常生活質量,受城市居民對食品的某方面愛好,在城市遠效也有小部分將“過剩”雞蛋、雞肉在農貿市場交易。此飼養模式,沒有相關的飼養設備輔助,全靠人工自然飼養,沒有過多考慮飼養經濟效益,粗放散養。如圖1、圖2。
二、小規模(農戶家庭)飼養模式
人類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對蛋白質需求的日益增加,社會行業的分工,出現了少數家庭夫婦投身雞群飼養中,同時家禽育種遺傳技術的改進,培育了可以適應規模化、集約化飼養的蛋雞、肉雞,也從種源上進一步促使小規模飼養模式形成。此模式由于有相對穩定的從業人員,飼養員開始注意飼養經濟效益,同時也利用相關輔助設備及工具減輕飼養勞動強度,促使了以提高雞群飼養效益的飼養設備行業發展的萌芽階段。此模式主要是設備的體現在圍欄等簡單飼養設備的出現,人均飼養三五千只。如圖3、圖4。
三、機械化飼養模式
交通物流的發展,食品安全衛生的需求,人類對雞群飼養技術經驗的積累,勞動力成本的不斷增加,產業化的集中,導致以雞群飼養為主要目的經濟體出現,主要體現在:簡單籠具的使用,半開放雞舍的建造等簡單養雞技術的應用。此模式,簡單多層籠具的使用,機械化喂料投料機的使用,降溫濕簾風機的使用,不僅提高了雞群飼養的經濟效益,而且解放了飼養員的勞動力,降低了勞動強度,人均飼養可達兩三萬只。如圖5、圖6。
四、自動化設備飼養模式
自動化科學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逐步應用到雞群飼養設備中,原來靠人工完成的飼養活動已逐步由自動化執行機構所代替,密封雞舍的出現,人工仿光照系統的出現,通風降溫濕簾的精細化使用,形成了雞群飼養人工仿造生長環境,促使了雞群飼養不再過度依靠外部自然環境。此模式人與雞群接觸更少,人雞交叉感染,候鳥傳染疾病機率降低,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飼養員勞動強度進一步降低,人均飼養規模可達10萬只。如圖7、圖8。
五、養雞工程5.0飼養模式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處理分析系統與物理控制系統的高度融合,互聯網+、大數據處理平臺等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雞群飼養設備提供了更好的硬件控制器及分析技術支持。自動化設備飼養模式下將單棟飼養作為一個基本飼養單元,通過網絡技術(工業總線)將飼養相關參數上行給中央控制系統進行分析,中央控制系統處理后不僅將相應動作指令由原來工業總線下達到單棟控制單元,由單棟控制單元指揮相應執行機構執行既定動作,并作信息反饋,形成閉環信息處理,同時飼養員通過移動網絡終端也可以同步人為干涉每個飼養單元,并及時讀取整個飼養農場所有信息并做相對應生產指令。此模式飼養員基本上不與雞群接觸,飼養勞動強度極低,可以人均飼養十萬級數,經濟效益可以直觀從中央控制平臺實時反映,各飼養單元相關需求可以自動通過網絡自動完成,無需飼養員過多人工干與。如圖9、圖10。
六、結束語
通過上述商品蛋雞五種飼養模式的分析,我國商品蛋雞的飼養規模的模型正處于類“紡鍾型”,兩頭小中間大的格式,但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活動的分工細化,總體來講商品蛋雞飼養的模式在遵循的專業化、事業化、產業化的原則,逐步集中,淘汰不適應社會發展的一部分飼養場,導致飼養場飼養單場飼養規模化不斷擴大,雞只數量越來越多,飼養場數量逐步減少。在未來的近10年的時間內,自動化設備飼養模式、養雞工程5.0模式將是商品蛋雞飼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